天随子爽駴恂栗,恍军庸之我当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天随子爽駴恂栗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: tiān suí zǐshuǎnghàixún lì |
恍军庸之我当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3jūn yōngzhīwǒdāng|dàng |
天随子爽駴恂栗,恍军庸之我当释义
【天随子】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别号。唐陆龟蒙《奉和太湖诗·缥缈峰》:“身为大块客,自号天随子。”《新唐书·隐逸传·陆龟蒙》:“陆龟蒙字鲁望……时谓江湖散人,或号天随子、甫里先生。”亦省称“天随”。宋苏轼《寄周安孺茶》诗:“鹿门有佳士,博览无不瞩。邂逅天随翁,篇章互賡续。”明高启《寄题内弟周思敬野人居》诗:“野人何处是幽栖,闻在天随旧宅西。”
【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疏兩切《集韻》所兩切,音塽。《說文》明也。从从大。《註》徐鍇曰:大,其中縫光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用爽厥師。《傳》爽,明也。又《盤庚》故有爽德自上。《傳》湯有明德在天。◎按蔡傳:故有爽德爲句。自上二字連下,其罰汝三字爲句,爽訓失也。與孔傳異。又康誥:爽惟民迪吉康。又大誥:爽邦由哲。左傳昭四年:二惠競爽。又昭七年:是以有精爽,至于神明。又《書·太甲》先王昧爽丕顯。又《牧誓》時甲子昧爽。《傳》昧爽,早旦。又《左傳·昭三年》請更諸爽塏者。《註》爽,明也。〇按增韻云:又淸快也。卽爽塏之義。又史記屈原
【駴】《廣韻》侯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下楷切,音駭。《玉篇》雷擊鼓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鼓皆駴,車徒皆譟。又《莊子·外物篇》聖人之所以駴天下。《音義》駴,戸楷反,謂攺百姓之視聽也。又震擊也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爎京薪,駴雷鼓。《註》積高爲。雷鼓,八面鼓也。互見前駭字註。又《集韻》居拜切,音戒。上不問下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鼓皆駴,車徒皆喿。〕 謹照原文 喿改譟。 考證:〔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鼓皆駴,車徒皆喿。〕 謹照原文 喿改譟。
【恂栗】恐惧战慄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瑟兮僴兮者,恂慄也。”郑玄注:“恂字或作峻……言其容貌严栗也。”朱熹集注:“恂慄,战惧也。”宋沉括《泗州龟山水陆禅院佛顶舍利塔记》:“近岁过之,则舟人鼓气自若,无復嚮日危惧恂慄之色。”景耀月《古诗》:“恂慄煎中膈,焦灼摧妙颜。”
【恍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虎晃切。與慌怳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惚兮恍兮。又《廣韻》古黃切《集韻》姑黃切,音光。武也。本作僙。通作光。
【军庸】车。即载运战死者衣冠、画像等的车。庸,通“容”。唐皮日休《三羞诗》之二:“军庸满天下,战将多金玉。”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【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可切,俄上聲。《說文》施身自謂也。《廣韻》已稱也。又稱父母國曰我,親之之詞。《春秋·隱八年》我人祊。又姓。古賢人,著書名我子。又《說文》或說我,頃頓也。○按頃頓,義與俄同。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,存考。又《韻補》叶與之切,音台。《揚子·太經》出我入我,吉凶之魁。《註》我音如台小子之台。又叶阮古切,音五。《張衡·鮑德誄》業業學徒,童蒙求我。濟濟京河,實爲西魯。,篆文我。
【当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郞切,黨平聲。《說文》田相値也。从田,尚聲。又《玉篇》任也。《論語》當仁不讓於師。《晉語》夫幸,非福非德不當雍。《註》當,猶任也。又《廣韻》敵也。《禮·王制》次國之上卿,位當大國之中,中當其下,下當其上大夫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傳》學兵法,言兵事,以天下莫能當。又直也。《禮·內則》妻不在,妾御莫敢當夕。又遇也。《左傳·昭七年》聖人有明德者,若不當世,其後必有達人。《禮·曲禮》當食不歎。又適可也。《易·履卦》夬履貞厲,位正當也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逢滑當公而進。《註》當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