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威在上贼胆破,捧头鼠窜吁可哀

天威在上贼胆破,捧头鼠窜吁可哀

诗句读音
天威在上贼胆破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
拼音: tiān wēizài shàngzéidǎn pò
捧头鼠窜吁可哀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六咍
拼音: pěng tóu shǔ cuànxū|yùkě|kè1

天威在上贼胆破,捧头鼠窜吁可哀释义

【天威】1.上天的威严;上天的威怒。《书·君奭》:“我亦不敢寧于上帝命,弗永远念天威。”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礔礰激而增响,磅礚象乎天威。”薛综注:“磅礚,雷霆之音,象天之威怒。”2.指雷电。古人以其象征天之威怒,故称。晋潘岳《狭室赋》:“若乃重阴晦冥,天威震曜。”3.帝王的威严;朝廷的声威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天威不违颜咫尺……敢不下拜。”唐杜甫《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》之十二:“十二年来多战塲,天威已息阵堂堂。”宋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自知瀆犯天威,罪在不赦。”清黄遵宪《台湾行》诗:“当初版

【在上】《书·吕刑》:“穆穆在上,明明在下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尧躬行敬敬之道在於上位。”后因以“在上”尊称帝王。唐郑万钧《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》:“翌日,勑使来问,﹝公主﹞口自附奏:‘在上千万珍重。’”2.在上位。对长辈或上司等的敬语。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林冲执手对丈人説道:‘泰山在上,年灾月厄,撞了高衙内,吃了一场屈官司。’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争位》:“元帅在上,小将本不该争论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一回:“众人连忙一齐跪倒,口称:‘太老爷在上,小人们都是些乱民。’”典

【贼】《廣韻》昨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疾則切,音蠈。盜也。《玉篇》刧人也。《書·舜典》賊姦宄。《傳》殺人曰賊。又《詩·大雅》不僭不賊。《傳》不殘賊。又《左傳·僖九年》不僭不賊。《註》賊,傷害也。又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賊賢害民,則伐之。《疏》賊虐。又害苗之蟲。《詩·小雅》去其螟螣,及其蟊賊。《傳》食節曰賊。《陸璣疏》賊似桃李中蠹蟲,赤頭身長而細耳。

【胆破】。形容极其惊惧。汉陈琳《为袁绍与公孙瓒文》:“及龙河之师,羸兵前诱,大军未济,而足下胆破众散,不鼓而败,兵众扰乱,君臣并奔。”《南史·王融传》:“及融诛,召準入舍人省詰问,遂惧而死,举体皆青,时人以準胆破。”宋苏轼《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》:“骨消谗口鑠,胆破狱吏酷。”典

【捧头鼠窜】狼狈逃跑。语本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﹝蒯通曰﹞:‘常山王背项王,奉项婴头而窜,逃归于汉王。’”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常山王奉头鼠窜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其迫窘逃王,如鼠之藏窜。”宋陆游《闻虏酋遁归漠北》诗:“天威在上贼胆破,捧头鼠窜吁可哀。”郑志鸿《常语寻源·捧头鼠窜》引《宋史》:“金人围太原,童贯欲遁,张纯正止之曰:‘平生推重太师,几许威重;及临事乃捧头鼠窜,何面目见天子乎?’”按,《宋史·宦者传三·童贯》作“奉头鼠窜”。典

【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况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匈于切,音訏。《說文》驚也。《玉篇》疑怪之辭也。《廣韻》嘆也。《書·堯典》帝曰:吁嚚訟可乎。《詩·周南》云何吁矣。又留吁,赤狄別種。《春秋·宣十六年》晉人滅赤狄、甲氏及留吁。又省作于。《詩·周南》于嗟麟兮。《召南》于嗟乎騶虞。又《集韻》雲俱切,音迂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休居切。與噓同。《王充·論衡》猪馬以气吁之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王遇切,音芋。義同。 《說文》本作吁。吁,字从口从亐。《說文》吁本字。

【可】《唐韻》肯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口我切,音坷。《說文》肯也。《廣韻》許可也。《韻會》可者,否之對。《書·堯典》囂訟可乎。《文中子·事君篇》達人哉山濤也,多可而少怪。又僅可,未足之辭。《論語》子曰:可也。又《禮·內則》擇于諸母與可者。《註》諸母,衆妾也,可者,傅御之屬也。又所也。《禮·中庸》體物而不可遺。《註》體猶生也,可猶所也。不有所遺,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唐諫議大夫可中正,宋紹興進士可懋。又《字彙補》苦格切,音克。《魏書·吐谷渾傳》可汗,此非復人事。《唐書·突厥傳》可汗猶單于

【哀】《唐韻》烏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開切,音唉。《說文》閔也。《玉篇》哀傷也。《書·大誥》允蠢鰥寡哀哉。《詩·豳風》哀我人斯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哀哀悽悽,懷報德也。《詩·小雅》哀哀父母。又憐也,愛也。《呂氏春秋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。又《莊子·德充符》衞有惡人焉,曰哀駘它。《註》哀駘,醜貌;它,其名。又《諡法》恭仁短折曰哀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魯哀以後,因諡爲姓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梓潼人哀章。《姓譜》宋有哀長吉。《正字通》明嘉靖進士哀貞,上命攺哀爲衷。又國名。《後漢·南蠻傳》哀牢人皆穿鼻儋耳。又叶於希切,音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