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险限南北,回环千里山

天险限南北,回环千里山

诗句读音
天险限南北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韵脚:入二十五德
拼音: tiān xiǎnxiànnán|nāběi|bèi
回环千里山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二十八山
拼音: huí huánqiān lǐ1

天险限南北,回环千里山释义

【天险】谓天势高险。《易·坎》:“天险,不可升也;地险,山川丘陵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天之为险,悬邈高远,不可升上。”2.地势高险之处;天然险要之地。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前以露袁术之罪,今復下刘表之事,是使跛牂欲闚高岸,天险可得而登也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洛水》:“洛水又东逕一合坞南,城在川北原上,高二十丈。南北东三箱,天险峭絶,惟筑西面即为固。一合之名,起於是矣。”《魏书·崔浩传》:“函谷关号曰天险。一人荷戈,万夫不得进。”宋叶适《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》:“剑阁天险,汉中、兴势蔽遮於外,昔人守蜀之常也。”《明

【限】《廣韻》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下切,音硍。《說文》阻也。《玉篇》界也,度也,齊也。《易·艮卦》九三艮其限。《註》限,身之中也。三當兩象之中,故曰艮其限。《戰國策》南有巫山黔中之限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室廬輿服,僭於上無限度。又《說文》一曰門榍也。《玉篇》閾也。《廣韻》與通,門閾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魚懇切,音峎。《集韻》切急意也。又《韻會小補》胡艮切,音恨。《釋名》艮,限也。時未可聽物生,限止之也。又叶胡蹇切,音峴。《顏延之·陶潛誄》度量難鈞,進退可限。長卿棄官,稚賔自免。又叶形甸切,音現。《蘇轍·送孫

【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那含切,音男。《說文》草木至南方,有枝任也。《徐曰》南方主化育,故曰主枝任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太陽者,南方。南,任也。陽氣任養物,於時爲夏。《白虎通》八月之律,謂之南呂何。南者,任也。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。又樂名。《詩·小雅》以雅以南。《韻會》南亦雅樂名,猶九夏也,南夏皆文明之方,故名南。周南召南,亦樂名。又姓。《韻會》魯大夫南遺。《宋書·律志》班左並馳,董南齊轡。又雙南,金也。《范仲淹金在鎔賦》英華旣發,雙南之價彌高。鼓鑄未停,百鍊之功可待。又《翻譯名義》合掌作禮

【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博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必墨切《正韻》必勒切,綳入聲。《說文》乖也。从二人相背。《徐曰》乖者,相背違也。《史記·魯仲連傳》士無反北之心。《玉篇》方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北方水,太隂之精,主冬,曰壬癸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太隂者北方。北,伏也。陽氣伏于下,于時爲冬。又《廣韻》奔也。《史記·管仲傳》吾三戰三北。又《集韻》補妹切《韻會》蒲妹切,音背。《集韻》違也。《正韻》分異也。《書·舜典》分北三苗。《註》分其頑梗,使背離也。

【回环】循环往复。《关尹子·四符》:“五行之运,因精有魂,因魂有神,因神有意,因意有魄,因魄有精,五者回环不已。”唐李峤《汾阴行》:“道傍古老长嘆息,世事回环不可识。”宋王安石《即事》诗之三:“眇眇万古歷,回环今几周?”2.指反复。清黄宗羲《复秦灯岩书》:“忽奉手书,回环不能释手。”3.环绕。唐令狐楚《赋山》诗:“山,耸峻,回环,沧海上,白云间。”宋苏舜钦《关都官孤山四照阁》诗:“旁观竹树回环翠,下视湖山表里清。”元耶律楚材《复用前韵》:“门外回环皆碧水,亭中坐卧得青山。”亦作“廻环”。1.周行;循环。《文选·颜

【千里】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师之所为,郑必知之,勤而无所,必有悖心,且行千里,其谁不知。”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:“今吾诸营楼樐千里,积谷三百万斛,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。”唐孟郊《喜雨》诗:“朝见一片云,暮成千里雨。”

【山】《廣韻》所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師閒切《正韻》師姦切,與刪音同。《說文》山宣也。宣氣散生萬物,有石而高也。《徐曰》象山峰起之形。《釋名》山,產也。產萬物者也。《易·說卦》天地定位,山澤通氣。《書·禹貢》奠高山大川。《爾雅·釋山》河南華,河西嶽,河東岱,河北恆,江南衡,《周禮》謂之鎮。《鄭註》鎮名山安地德者也。又《山海經》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。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。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,今隴西甘肅玉門外,其地也。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,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。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,則禹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