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星耀鈇锧,吊彼西南方
天星耀鈇锧,吊彼西南方释义
【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先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齊切,音粞。《類篇》金方也。《說文》鳥在巢上也。日在西方而鳥栖,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。文作,象形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少隂者西方,西遷也。隂氣遷落物,於時爲秋。《尚書·大傳》西方者何,鮮方也。或曰鮮方,訊訊之方也。訊者,訊人之貌。又地名。《晉書·地理志》西郡。《韻會》唐置西州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西氏。《姓苑》西門豹之後,改爲西。又《集韻》相咨切,音私。義同。又《篇海》蘇前切,音先。《前漢·郊祀歌》象載瑜,白集西,食甘露,飮榮泉。《後漢·趙壹傳·窮鳥賦》幸賴大
【南方】,南边。表示方位。《易·说卦》:“离也者,明也,万物皆相见,南方之卦也。”高亨注:“《説卦》又以八卦配八方,离为南方,故曰‘南方之卦’也。”《仪礼·觐礼》:“方明者,木也,方四尺,设六色:东方青,南方赤,西方白,北方黑,上玄,下黄。”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:“臺在其东,臺四方,隅有一蛇,虎色,首衝南方。”2.泛指南部地区,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。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:“若大城城父,而寘大子焉,以通北方,王收南方,是得天下也。”《后汉书·杨终传》:“且南方暑湿,障毒互生。”《新五代史·杂传·安从进》:“自范延
【天星】1.星。《周礼·春官·保章氏》:“保章氏,掌天星,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。”汉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涣若天星之罗,浩如涛水之波。”2.方言。秤星。吴组缃《山洪》四:“不是你大哥戥子上有点天星,干不粘湿不惹的,你有今朝子呢!”漢
【耀】《廣韻》弋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弋笑切,音燿。光耀。矅,或作耀。《左傳·莊二十二年》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。
【鈇锧】质”。1.古代斩人的刑具。借指腰斩之罪。锧,垫在下面的砧板。《公羊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子家驹曰:‘臣不佞,陷君於大难,君不忍加之以鈇鑕,赐之以死。’”何休注:“鈇鑕,要斩之罪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,约共攻秦,分王其地,南面称孤,此孰与身伏鈇质,妻子为僇乎?”《晋书·齐王冏传》:“言入身戮,义让功举,退就鈇鑕,此惠之死贤於生也。”元李翀《日闻录》:“古者,斩人必加鍖上而斫之,故曰伏鈇质。”清黄宗羲《陆周明墓志铭》:“昔李固之死,汝南郭亮左提章鉞,右乘鈇鑕,诣闕上书,乞收其尸。”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