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烛宵俱远,边烽晓不分

田烛宵俱远,边烽晓不分

诗句读音
田烛宵俱远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tián zhúxiāojùyuǎn|yuàn
边烽晓不分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二十文
拼音: biān fēngxiǎobù|fǒufēn|fèn

田烛宵俱远,边烽晓不分释义

【田烛】时置于田头的火烛。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祭之日,丧者不哭,不敢凶服,氾扫反道,乡为田烛。”郑玄注:“田烛,田首为烛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六乡之民,各於田首设烛照路,恐王祭郊之早。”南朝宋颜延之《宋南郊登歌·飨神歌》:“田烛置,爟火通。”唐杜甫《有事于郊南赋》:“月窟黑而扶桑寒,田烛稠而晓星落。”

【宵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相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思邀切《正韻》先彫切,音消。《說文》夜也。从宀。宀,下冥也。肖聲。《書·堯典》宵中星虛,以殷仲秋。《註》陽氣消也。《詩·召南》肅肅宵征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寤氏》禁宵行者。《註》宵,定昏也。又《莊子註》不由明坦之路曰宵。又小也。《禮·學記》宵雅肄三。《註》宵之言小也,習小雅之三。又宵行,蟲名,如蠶,夜行,喉下有光如螢。《詩·豳風》熠耀宵行。又與綃通。《儀禮·士昏禮》姆纚筓宵衣。《鄭註》宵,讀如素衣朱綃之綃。

【俱】《唐韻》舉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恭于切,音拘。皆也。《孟子》父母俱存。又偕也,具也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道可載而與之俱也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孔子適周,魯君與之一乗車,兩馬,一豎子俱。又姓。南凉將軍俱延,唐江州監軍俱文珍。

【远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雲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雨阮切,爰上聲。《說文》遼也。《廣韻》遙遠也。《正韻》指遠近定體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于願切《正韻》于怨切,爰去聲。《正韻》遠之也。遠近之遠上聲,如《詩》其人則遠之類。遠離之遠去聲,如《論語》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。又叶于員切,音淵。《詩·小雅》爾之遠矣,民胥然矣。 俗作逺。

【边烽】。1.边疆报警的烽火。唐沉佺期《塞北》诗之一:“海气如秋雨,边烽似夏云。”明梵琦《居庸关》诗:“渠答自今收战马,兜铃无復置边烽。”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第五章:“其有边烽传警,潢池弄兵,敌国外患之来,羣盗满山之变。”2.指代边境上的战事。南朝梁徐悱《白马篇》:“闻有边烽急,飞候至长安。”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戎昱》:“宪宗时,边烽累急,大臣议和亲。”明冯梦龙《女丈夫·红拂投主》:“金戈纷逐,铁马争驰,眼观邉烽四起,指日西京累卵危。”清顾炎武《二月十日有事于欑宫》诗:“贼马与边烽,相将溃中夏。”3.借指边疆。《

【晓】《唐韻》呼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馨鳥切,囂上聲。《說文》明也。《玉篇》曙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知也。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指曉南越。又《前漢·元后傳》末曉大將軍。《註》曉,猶白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遇也。又嬴也。又《博雅》說也。又快也。又《玉篇》慧也。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分】《唐韻》府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文切,音餴。《說文》別也。从八刀,刀以分別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物以羣分。又《增韻》裂也,判也。又《廣韻》賦也,施也。《增韻》與也。又《玉篇》隔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一黍之廣爲一分。分者,自三微而成著,可分別也。又半也。《公羊傳·莊二年》師喪分焉。《荀子·仲尼篇》以齊之分,奉之而不足。又徧也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熟食者分,而後敢食。又與紛通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分分乎其有終始也。《淮南子·繆稱訓》禍之生也分分。《註》猶紛紛。又《周禮·天官》以待國之匪頒。《註》匪讀爲分。又《唐韻》扶問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