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子固明圣,措意如陶唐

天子固明圣,措意如陶唐

诗句读音
天子固明圣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tiān zǐgùmíng shèng
措意如陶唐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cuò yìrútáo táng

天子固明圣,措意如陶唐释义

【天子】古以君权为神所授,故称帝王为天子。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:“明明天子,令闻不已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於是帝尧老,命舜摄行天子之政,以观天命。”唐高适《燕歌行》:“男儿本自重横行,天子非常赐颜色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五回:“庄徵君戴了朝巾,穿了公服,跟在班末,嵩呼舞蹈,朝拜了天子。”

【固】〔古文〕怘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慕切,音顧。《說文》四塞也。从囗古聲。《徐鍇曰》淮南子謂九州之險,爲九州之塞也。《禮·禮運》城郭溝池以爲固。《周禮·夏官·掌固》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。《註》掌國所依阻者。城郭已下數事,皆是牢固之事也。《孟子》固國不以山谿之險。又《唐韻》堅也。《論語》學則不固。《詩·魯頌》式固爾猷,淮夷卒獲。《禮·曲禮》將適舍求無固。《註》就館不能無求於主人,執所欲,而必得之,非爲客之義。又《廣韻》再辭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禹拜稽首固辭。《禮·投壺》敢固以請。《註》固之言如故也,如故

【明圣】圣哲。《管子·霸言》:“国在危亡而能寿者,明圣也。”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且士贤能而不用,有国者之耻;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,有司之过也。”宋丁谓《丁晋公谈录》:“太祖明圣、慈惠,歷代创业之主不可比也。”清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<澳门纪略>跋》:“今天子明圣,抚外夷有道。”

【措意】;在意。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:“有一丈夫方将厉之,孔子使人并涯止之……丈夫不以措意,遂渡而出。”宋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卷三:“所谓五十许字者,在南面稍平处,人所常摹,其三面残缺,人不措意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杨霁云》:“大约这种文章,在身受者,最初是会愤懑的,后来经验一多,就不大措意,也更无愤懑或痛苦。”2.用心。《魏书·崔鸿传》:“鸿弱冠便有著述之志,见晋魏前史,皆成一家,无所措意……乃撰为《十六国春秋》。”3.指诗文的立意。唐皎然《诗式·诗有五格》:“其有不用事而措意不高者,黜入第二格。”宋许顗《彦周诗话》

【陶唐】1.古帝名。即唐尧。帝喾之子,姓伊祁,名放勋。初封于陶,后徙于唐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:“惟彼陶唐,有此冀方。今失厥道,乱其纪纲,乃厎而亡。”《孔子家语·五帝德》:“宰我曰:‘请问帝尧。’孔子曰:‘高辛氏之子,曰陶唐,其仁如天,其智如神,就之如日,望之如云。’”唐吴兢《贞观政要·刑法》:“太宗谓侍臣曰:‘昔陶唐大圣,柳下惠大贤,其子丹朱甚不肖,其弟盗跖为巨恶。’”明宋应星《天工开物·乃粒》:“神农去陶唐,粒食已千年矣;耒耜之利,以教天下,岂有隐焉?”2.古部族名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陶唐既衰,其后有刘累,学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