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马嘶风,毡裘凌雪,坐使一方云扰

铁马嘶风,毡裘凌雪,坐使一方云扰

诗句读音
坐使一方云扰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zuòshǐyī fāngyún rǎo
毡裘凌雪平仄:平 平 平 仄
拼音: zhān qiúlíng xuě
铁马嘶风平仄:仄 仄 平 平
拼音: tiě mǎsī fēng

铁马嘶风,毡裘凌雪,坐使一方云扰释义

【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徂臥切,音座。行之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坐如尸。《又》虛坐盡後,食坐盡前。又便坐,別坐之處。《前漢·文翁傳》在便坐受事。又《後漢·宣秉傳》秉修高節,光武特拜御史中丞,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,京師謂之三獨坐。又猶守也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楚伐絞,軍其南門。絞人爭出,驅楚役徒于山中。楚人坐其北門,而覆諸山下,大敗之。又古者謂跪爲坐。《禮·曲禮》先生琴瑟書策在前,坐而遷之。《註》坐,跪也。又《律》有罪坐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除收帑相坐律令。又罪人對理曰坐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

【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疏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爽士切《正韻》師止切,音史。令也,役也。《豳風》序:說以使民。《禮·曲禮》六十曰耆指使。《註》指事使人也。《管子·樞言篇》天以時使,地以材使,人以德使,鬼神以祥使,禽獸以力使。又《集韻》疏吏切《正韻》式至切,音。遣人聘問曰使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發一乗之使,下咫尺之書。又《鬼谷子抵巇篇》聖人者,天地之使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四時者,天之吏也。日月者,天之使也。又《諡法》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。 本作。《六書統》从人从事。令人治事也。漢典考證:〔《易·兌卦》悅以使民。〕 謹按

【一方】1.一边。多指远处。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:“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郑玄笺:“在大水之一边,假喻以言远。”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,视见垣一方人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方犹边也,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。”三国魏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今果分别,各在一方。”宋范成大《送王仲显赴琼筦》诗:“十年五别岁月老,一方万里音尘稀。”2.一处。指所居住的地方。《诗·小雅·角弓》:“民之无良,相怨一方,受爵不让,至於己斯亡。”郑玄笺:“无善心之人,则徙居一处怨恚之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六五回:“经上言三千诸佛,想不是在一方

【云扰】一样的纷乱。比喻动荡不安。汉扬雄《长杨赋》:“豪杰靡沸云扰,羣黎为之不康。”隋卢思道《北齐兴亡论》:“往者魏人失御,六合云扰,河朔关右,翦为二国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七回:“玄德曰:‘方今天下大乱,四方云扰,欲见孔明,求安邦定国之策耳。’”鲁迅《坟·摩罗诗力说》:“递千八百十二年,拿破仑挫于墨斯科之酷寒大火,逃归巴黎,欧土遂为云扰,竟举其反抗之兵。”典

【毡裘】亦作“氊裘”。1.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。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大王诚能听臣,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。”汉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氊裘为裳兮骨肉震惊。”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三》:“追击至易水,获毡裘、毳幕、羊马不可胜纪。”明方孝孺《蜀道易》诗:“西有雕题金齿之夷,北有毡裘椎髻之貊。”2.借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或其君长。汉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﹝李陵﹞与单于连战十有餘日,所杀过当……毡裘之君长咸震怖。”《后汉书·郑众传》:“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对毡裘独拜。”南朝梁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将军独靦颜借

【凌雪】冰雪。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炙法》:“色同琥珀,又类真金;入口则消,状若凌雪。”

【铁马】配有铁甲的战马。有时亦指雄师劲旅。《文选·陆倕<石阙铭>》:“铁马千羣,朱旗万里。”李善注:“铁马,铁甲之马。”宋陆游《书愤》诗:“楼船夜雪瓜州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。”明无心子《金雀记·饯别》:“金戈和铁马,壮儒绅,竚看弘施立大勋。”2.檐铃。悬于檐间的铃,风吹发声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四折:“莫不是铁马儿簷前骤风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八七回:“一会儿,簷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噹噹的乱敲起来。”清顾张思《土风录》卷一:“簷前悬铁马,始於隋煬帝。《南部烟花记》云:‘临池观竹,既枯,隋后每思其响,夜不能寐。煬帝为作

【嘶风】叫。形容马势雄猛。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嘶风的骄马弄风珂,雄雄军势恶。”宋无名氏《金明池·春游》词:“纵寳马嘶风,红尘拂面,也则寻芳归去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:“﹝吕布﹞弓箭随身,手持画戟,坐下嘶风赤兔马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赚将》:“宛马嘶风缓轡来,黄河冰上北门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