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山正月雪交加,欲探东风未有涯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欲探东风未有涯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五支 拼音: yù4dōng fēngwèi yǒuyá |
铁山正月雪交加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tiě shānzhēng yuèxuějiāo jiā |
铁山正月雪交加,欲探东风未有涯释义
【欲】《唐韻》余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玉切《正韻》余玉切,音浴。《說文》貪欲也。从欠谷聲。《徐曰》欲者,貪欲。欲之言續也。貪而不已,於文欠谷爲欲。欠者開口也。谷,欲聲。《禮·曲禮》欲不可從。《疏》心所貪愛爲欲。又《禮運》何謂人情。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,弗學而能。又物欲。《禮·樂記》人生而靜,天之性也。感于物而動,性之欲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又《增韻》愛也。《孟子》可欲之爲善。《禮·曲禮》問疾不能遺,不問其所欲。又期願之辭。《論語》我欲仁。《大學》欲明明德於天下。《文子·微明篇》心欲小,志欲大。又
【探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含切,音貪。《說文》遠取之也。《增韻》伺也,索也。《易·繫辭》探賾索隱。《疏》探謂閱探求取。《書·多方》則惟爾多方,探天之威。《註》自取天威也。《穀梁傳·隱元年》已探先君之邪志。《前漢·董仲舒傳》春秋深探其本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探,試也。《論語》見不善如探湯。《史記·酈生傳》此所謂探虎口者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他紺切,音僋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時占切,音蟾。亦取也。與撏同。《說文》本作。今文作探。《周禮》作撢。互見撢字註。
【东风】1.东方刮来的风。《楚辞·九歌·山鬼》:“东风飘兮神灵雨,留灵脩兮憺忘归。”唐杜牧《赤壁》诗: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杨朔《海市》:“一般得春景天,雨后,刮东风,才有海市。”2.指春风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孟春之月﹞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,鱼上冰。”唐李白《春日独酌》诗之一:“东风扇淑气,水木荣春暉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回:“桃未芳菲杏未红,冲寒先已笑东风。”刘大白《湖滨晚眺》诗:“微波吐露东风语:明日是清明,青山分外清。”3.代指春天。唐罗隐《绵谷回寄蔡氏昆仲》诗:“一年两度锦城游,前值东风后值秋
【未有】;不曾有。《诗·大雅·绵》:“古公亶父,陶復陶穴,未有家室。”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如姬之欲为公子死,无所辞,顾未有路耳。”《梁书·许懋传》:“且燧人以前至周之世,未有君臣,人心淳朴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一回:“﹝宋江﹞在这里做押司,只是客居……敢怕是未有家室。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结构》:“然笔能杀人,犹有或知之者;至笔之杀之较刀之杀人,其快其兇,更加百倍,则未有能知之而明言以诫世者。”2.谓尚未成形。《史记·律书》:“圣人知天地识之别,故从有以至未有,以得细若气,微若声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从有,谓万
【涯】《唐韻》五佳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佳切,音崖。《玉篇》水際也。《書·微子》若涉大水,其無津涯。又借作窮盡意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又朱涯,水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在鬱陵郡臨塵縣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魚羈切《韻會》疑羈切,音。義同。又《韻補》叶牛何切,音俄。《柳宗元·道州孔子廟銘》欽惟聖王,厥道無涯。世有頌辭,益疾其多。
【铁山】产铁的矿山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即铁山鼓铸,运筹算,倾滇蜀之民,富至僮千人。”《新唐书·食货志四》:“陕、宣、润、鐃、衢、信五州,银冶五十八,铜冶九十六,铁山五,锡山二,铅山四。”2.比喻坚固之屏障。唐王勃《上刘右相书》:“铁山四面,金城千里。”金元好问《岐阳》诗之一:“偃蹇鲸鯢人海涸,分明蛇犬铁山围。”3.古山名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北。《资治通鉴·唐太宗贞观四年》:“﹝二月﹞甲辰,李靖破突厥頡利可汗於阴山。先是頡利既败,窜于铁山,餘众尚数万……请举国内附。”胡三省注:“铁山,盖在阴山北。”汉
【正月】正阳之月。指夏历四月。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:“正月繁霜,我心忧伤。”毛传:“正月,夏之四月。”朱熹集传:“谓之正月者,以纯阳用事,为正阳之月也。”参见“正阳”。原指中国古历(夏历、殷历、周历)一年的第一个月。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,殷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,周历以建子之月为正月。汉以后仅指夏历一年的第一个月。《春秋·隐公元年》:“元年,春,王正月。”杜预注:“隐公之始年,周王之正月也。凡人君即位,欲其体元以居正,故不言一年一月也。”唐韩愈《梨花下赠刘师命》诗:“今日相逢瘴海头,共惊烂漫开正月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
【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相絕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絕切,音。《說文》本作。凝雨。《元命包》隂凝爲雪。《釋名》雪,綏也。水下遇寒氣而凝,綏綏然下也。《埤雅》雪六出而成華,言凡草木華五出,雪華獨六出,隂之成數也。《詩·邶風》雨雪其雱。又《廣韻》除也。《韻會》洗也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澡雪而精神。《戰國策》得賢士與共國,以雪先王之恥,孤之願也。又《廣韻》拭也。《家語》以黍雪桃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沛公遽雪足杖矛,曰:延客入。又小雪、大雪,節名。見《後漢·律曆志》。又山名。《後漢·明帝紀註》天山卽祈連山。一名雪山。又陽春白雪,古
【交加】1.相加,加于其上。《文选·宋玉<高唐赋>》:“交加累积,重叠增益。”李善注:“交加者,言石相交加,累其上,别有交加。”2.错杂。唐杜甫《春日江邨》诗之三:“种竹交加翠,栽桃烂熳红。”宋王安石《出郊》诗:“川原一片緑交加,深树冥冥不见花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回:“竹树交加,亭臺轩敞。”3.交集,同时出现。南朝梁简文帝《阻归赋》:“何愁绪之交加?”宋欧阳修《祭苏子美文》:“子之心胸,蟠屈龙蛇,风云变化,雨雹交加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·媒欺》:“昔日红颜今白髮,止因愁病交加。”郭沫若《屈原》第五幕第二场:“室外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