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边民、千岁颂声中,重重祝

听边民、千岁颂声中,重重祝

诗句读音
重重祝平仄:平 平 仄
韵脚:去四十九宥
拼音: chóng chóngzhù
听边民、千岁颂声中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一東
拼音: tīngbiān mínqiānsuìsòng shēng1|4

听边民、千岁颂声中,重重祝释义

【重重】表示程度非常深。《水浒传》第八一回:“高太尉被俺哥哥活捉上山,不肯杀害,重重管待,送回京师。”清洪楝园《警黄钟·邻逼》:“军士们,各收取他军梨花,带回本营,解还吾国,重重有赏。”沈从文《新湘行记》:“她重重盯了我一眼,似乎把我底子全估计出来了。”1.犹层层。《西京杂记》卷六:“洲上煔树一株,六十餘围,望之重重如盖。”唐张说《同赵侍御望归舟》诗:“山庭迥迥面长川,江树重重极远烟。”明王九思《蝶恋花·夏日》词:“门外长槐窗外竹。槐竹阴森,遶屋重重緑。”刘大白《再造·新秋杂感》:“一片片,一重重,蓬蓬松松,湿云

【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六切,音粥。贊主人饗神者。《說文》祝,祭主贊詞者,从人口,从示。一曰从兌省。易曰:兌爲口,爲巫。《徐曰》按易,兌,悅也,巫所以悅神也。《詩·小雅》工祝致告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掌六視之辭。又屬也。《詩·鄘風》素絲祝之。《箋》祝,當作屬。屬,著也。《毛傳》訓織也。又祝融,神名。《虞翻曰》祝,大。融,明也。《韋昭曰》祝,始也。又斷也。《公羊傳·哀十四年》子路死,子曰噫:天祝予。《穀梁傳·哀十三年》祝髮文身。又丁寧也,請求之辭。又國名。《禮·樂記》封帝堯之後於祝。又姓。《

【边民】边境地区的老百姓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北州已定,愿寝兵休士卒养马,除前事,復故约,以安边民。”《后汉书·邓训传》:“训抚接边民,为幽部所归。”明谢肇淛《五杂俎·地部二》:“故边民之逃而入虏,它不足虑,惟恐有此辈一二在其中耳。”周恩来《在中缅两国边境人民联欢大会上的讲话》:“举行这样的边民联欢大会,让中缅两国边民之间建立更广泛和密切的直接接触,对于促进中缅两国人民的友好、团结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。”

【千】《唐韻》蒼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倉先切,音阡。《說文》十百也。又《廣韻》漢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雌人切,請平聲。《劉劭趙都賦》宮妾盈兮數百,食客過兮三千。越信孟之體,慕姬旦之懿仁。

【岁】〔古文〕亗《唐韻》相銳切《集韻》須銳切,音帨。《釋名》歲,越也,越故限也。《白虎通》歲者,遂也。《易·繫辭》寒暑相推而歲成。《書·洪範》五紀,一曰歲。《傳》所以紀四時。《又》王省惟歲。《傳》王所省職,兼總羣吏,如歲兼四時。又星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唐虞曰載,夏曰歲,商曰祀,周曰年。《郭註》歲,取歲星行一次也。《疏》按《律歷志》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,歲星十二歲而周天,是年行一次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馮相氏掌十有二歲。《又》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,觀天下之妖祥。《疏》此太歲在地,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。歲星右行於天,一歲移一

【颂声】赞美之声。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什一者,天下之中正也。什一行而颂声作矣。”何休注:“颂声者,太平歌颂之声。帝王之高致也。”汉扬雄《法言·孝至》:“周康之时,颂声作乎下。”晋夏侯湛《东方朔画赞》:“彷彿风尘,用垂颂声。”典
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