亭亭玉树风前皎,浩浩璇源夜半枯

亭亭玉树风前皎,浩浩璇源夜半枯

诗句读音
浩浩璇源夜半枯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一模
拼音: hào hàoxuán yuányè bàn1
亭亭玉树风前皎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二十九篠
拼音: tíngyù shùfēng|fěngqiánjiǎo

亭亭玉树风前皎,浩浩璇源夜半枯释义

【浩浩】1.水盛大貌。《书·尧典》:“汤汤洪水方割,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滔天。”孔传:“浩浩,盛大若漫天。”南朝宋鲍照《梦还乡》诗:“白水漫浩浩,高山壮巍巍。”宋王安石《送长倩归辉州》诗:“江海收百川,浩浩谁能量?”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第二章:“故当潦水之大,洪流万顷,浩浩怀山襄陵。”2.广大无际貌。《诗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浩浩昊天,不骏其德。”孔颖达疏:“浩浩然,广大之旻天。”唐刘沧《春日旅游》诗:“浩浩晴原人独去,依依春草水分流。”明邢昉《过王雨若故庐》诗:“鶗鴂鸣桑田,云山漫浩浩。”郁达夫《采石矶》:“窗外的

【璇源】亦作“璿源”。亦作“琁源”。1.产珠的水流。《文选·颜延之<赠王太常>诗》:“玉水记方流,琁源载圆折。”李善注引《尸子》:“凡水,其方折者有玉,其圆折者有珠也。”清吴廷桢《试儿行为天标令子赋》诗:“璇源照夜凝冰壶,老蚌就掌生明珠。”2.指皇族。《旧唐书·恭懿太子佋传》:“第十二子故兴王佋,毓庆璿源,分华若木,天资纯孝,神假聪明。”《金史·乐志下》:“天启璇源,貽庆定基。”

【夜半】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“醉而送之,夜半而遣之。”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孟尝君得出,即驰去,更封传,变名姓以出关。夜半至函谷关。”唐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:‘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’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一·地震定数》:“一日,宿孙村马铺中,风电阴黑,夜半有急叩门者。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范爱农》:“一天,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,回来已过夜半,又是大风雨,他醉着,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。大家劝阻他,也不听,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。”2.古代十二时之一。相当于后来的子

【枯】《唐韻》苦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空胡切,音刳。《說文》槀木也。《史記·諸侯表》摧枯朽者易爲力。又《周禮·天官·鄭註》童枯不稅。《疏》山林不茂爲童,山澤無水爲枯。又《集韻》後五切,音戸。竹名。通作楛。詳楛字註。又叶苦禾切,音科。《黃庭經》金鈴朱帶坐婆娑,調血理命身不枯。

【亭】《唐韻》特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唐丁切,音庭。《說文》民所安定也。《釋名》停也。道路所舍,人停集也。《風俗通》亭,留也,行旅宿會之所館也。《東觀漢紀》衞爲桂陽太守,鑿山通路,列亭置郵。又《前漢·趙充國傳》分屯要害,冰解漕下,繕鄕亭,浚溝渠。又亭長。《後漢·百官志》十里一亭,十亭一鄕。有亭長持更板以劾賊,索繩以執賊。亭長舊名負弩,改爲亭長。或爲亭父。《揚子·方言》楚東海之閒,亭父謂之亭公。又《前漢·平帝紀》因郵亭書以聞。《註》郵亭,行書之舍,卽今驛遞。又直也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以征不亭。又平也,均也。《

【玉树】1.神话传说中的仙树。唐李白《怀仙歌》:“仙人浩歌望我来,应攀玉树长相待。”金元好问《幽兰》诗:“钧天帝居清且夷,瑶林玉树生光辉。”2.用珍宝制作的树。《汉武故事》:“上(汉武帝)於是於宫外起神明殿九间……前庭植玉树。植玉树之法,葺珊瑚为枝,以碧玉为叶,花子或青或赤,悉以珠玉为之。”北周庾信《谢滕王集序启》:“甘泉宫里,玉树一丛,玄武闕前,明珠六寸。”宋欧阳修《汉宫》诗:“玉树人间老,珊瑚海底生。”宁调元《偶成》诗:“铜驼寂寂迷衰草,玉树依依恋夕阳。”3.槐树的别称。《三辅黄图·汉宫》:“甘泉谷北岸有槐树

【风】〔古文〕凬飌檒《唐韻》方戎切《集韻》方馮切《正韻》方中切,音楓。風以動萬物也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大塊噫氣,其名爲風。《河圖》風者,天地之使。《元命包》隂陽怒而爲風。《爾雅·釋天》南風謂之凱風,東風謂之谷風,北風謂之凉風,西風謂之泰風。《禮·樂記》八風從律而不姦。《疏》八方之風也。《史記·律書》東北方條風,立春至。東方明庶風,春分至。東南方淸明風,立夏至。南方景風,夏至至。西南方凉風,立秋至。西方閶闔風,秋分至。西北方不周風,立冬至。北方廣莫風,冬至至。《周禮·春官·保章氏》以十有二風,察天地之和命,乖別之妖

【皎】《唐韻》古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吉了切,音璬。《說文》月之白也。《詩·風》月出皎兮。《傳》月光也。又日光也。《王褒·九懷》晞白日兮皎皎。又《廣雅》白也。明也。《詩·小雅》皎皎白駒。《傳》潔白也。《楚辭·漁父》安能以皎皎之白,蒙世俗之塵埃乎。《史記·屈原傳》作皓皓。又姓。《五代史·南漢世家》交州牙將皎公羨。 《玉篇》通作皦。《集韻》或作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