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午收彩翠,夕阳照分明

停午收彩翠,夕阳照分明

诗句读音
夕阳照分明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xī yángzhàofēn míng
停午收彩翠平仄:平 仄 平 仄 仄
拼音: tíng wǔshōucǎi cuì

停午收彩翠,夕阳照分明释义

【夕阳】的西面。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:“度其夕阳,豳居允荒。”毛传:“山西曰夕阳。”《释名·释山》:“山东曰朝阳,山西曰夕阳,随日所照而名之也。”2.傍晚的太阳。晋庾阐《狭室赋》:“南羲炽暑,夕阳傍照。”宋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已而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,太守归而宾客从也。”《三侠五义》第二回:“正遇着深秋景况,夕阳在山之时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二二:“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,看夕阳自戚叩落亚的最高峰尖下坠,其红如火!”3.比喻晚年。晋刘琨《重赠卢谌》诗:“功业未及建,夕阳忽西流。”李周翰注:“夕阳,谓晚景,喻己之老

【分明】1.明确;清楚。《韩非子·守道》:“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,强不得侵弱,众不得暴寡。”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保位权》:“黑白分明,然后民知所去就,民知所去就,然后可以致治。”唐元稹《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》:“彤管内人书细腻,金奩御印篆分明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八六回:“前面行军旗上,写的分明:‘大辽副统军贺重寳。’”峻青《海啸》第四章九:“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,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。”2.辨明。汉陆贾《新语·辨惑》:“夫曲直之异形,白黑之异色,乃天下之易见也。然自谬也,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,众邪误之矣。”《汉书·

【停午】停,通“亭”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二》:“﹝三峡﹞重巖叠嶂,隐天蔽日,自非停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”宋梅尧臣《庖烟》诗:“湿薪烧尽日停午,试问霏霏何处浮。”清阮葵生《茶馀客话》卷九:“尝试保和殿,未停午,众方执笔著想,闻有投卷者。”

【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式周切《集韻》尸周切,音荍。《說文》捕也。《五經文字》作収,訛。《詩·大雅》此宜無罪,女反收之。《傳》收,拘收也。又《詩·周頌》我其收之。《傳》收,聚也。又《禮·玉藻》有事則收之。《疏》當有事之時,則收斂之。又《左傳·襄二十七年》何以恤我,我其收之。《註》收,取也。又《戰國策》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。《註》收,猶息也。又《博雅》收,振也。《中庸》振河海而不洩。《朱傳》振,收也。又車軫也。《詩·秦風》小戎俴收。《傳》收,軫也。又夏冠名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周弁,殷冔,夏收。《註》收,言所以收斂髮也。

【彩翠】鲜艳翠绿之色。唐王维《木兰柴》诗:“彩翠时分明,夕嵐无处所。”宋陆游《三峡歌》:“十二巫山见九峰,船头彩翠满秋空。”清杜岕《报恩寺塔灯歌》:“日中琉璃常变色,夜静彩翠尤昭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