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声相应,百僚师师

同声相应,百僚师师

诗句读音
同声相应平仄:平 平 平 平
拼音: tóng shēngxiāng yìng
百僚师师平仄:仄 平 平 平
拼音: bǎi liáoshī shī

同声相应,百僚师师释义

【同声】声音相同。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。汉贾谊《新书·胎教》:“故同声则处异而相应,意合则未见而相亲。”晋陆机《驾言出北阙》诗:“良会罄美服,对酒宴同声。”唐李白《赠僧崖公》诗:“江濆遇同声,道崖乃僧英。”金元好问《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》诗:“黄金鍊出相思句,寄与同声别后看。”参见“同声相应”。2.谓众口一辞;随声附和。汉扬雄《解嘲》:“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,欲步者拟足而投跡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二回:“诸大夫同声应曰:宜逐之。”欧阳山《柳暗花明》八一:“大家一听,又雄壮,又有劲,又明白,又合心意,都同声叫

【相应】1.互相呼应;应和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设象以为民纪,式权以相应。”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“军志有之,善用兵者,如常山之蛇,首尾相应。”宋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﹝大石﹞空中而多窍,与风水相吞吐,有窾坎鏜鞳之声,与向之噌吰者相应,如乐作焉。”清纳兰性德《雨后》诗:“蝉嘶柳陌多相应,燕踏琴弦别作声。”刘大白《丁宁》诗一:“我心里同时起了一声声的回声,和你那郑重丁宁,一声声地相应。”2.相符合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大将使人行守,操信符,信符不合及号不相应者,伯长以上輒止之,以闻大将。”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终日力

【百僚】亦作“百寮”。百官。《书·皋陶谟》:“百僚师师,百工惟时。”孔传:“僚、工,皆官也。”《后汉书·邓彪传》:“彪在位清白,为百僚式。”《新五代史·周太祖纪》:“文武百寮,六军将校,议择贤明,以承大统。”宋苏轼《代张方平谏用兵书》:“群臣百寮,窥见此指,多言用兵。”张怀奇《颐和园词》:“云栏月树似南朝,斑扇当楼拥百僚。”一说,一种奴隶。郭沫若《奴隶制时代·关于中国古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》:“百僚的‘僚’分明是‘隶臣僚’的僚,是一种奴隶。”

【师师】1.相互师法。《书·皋陶谟》:“百僚师师,百工惟时。”孔传:“师师,相师法。”孔颖达疏:“百官各师其师,转相教诲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高平师师,惟辟作威。”颜师古注引邓展曰:“师师,相师法也。”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四章第三节:“在昔书籍之流布不易,故欲学者,皆凭口説,非师师相传。”2.庄严恭敬貌。汉贾谊《新书·容经》:“朝廷之容,师师然,翼翼然,整以肃。”汉扬雄《法言·孝至》:“麟之仪仪,凤之师师,其至矣乎!”南朝梁何逊《七启》:“醖籍愷悌,和乐熙熙。生徒肃肃,宾友师师。”明方孝孺《养素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