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声愿执手,驿骑到门扉

同声愿执手,驿骑到门扉

诗句读音
驿骑到门扉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yì qídàomén fēi
同声愿执手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tóng shēngyuànzhí shǒu

同声愿执手,驿骑到门扉释义

【驿骑】。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“横惧,乘传诣雒阳”唐颜师古注:“传者,若今之驛。古者以车,谓之传车,其后又单置马,谓之驛骑。”宋苏辙《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》之十:“边候失晨夜,驛骑驰中涂。”明何景明《鲥鱼》诗:“白日风尘驰驛骑,炎天冰雪护江船。”清吴兆骞《出关》诗:“边楼回首削嶙峋,篳篥喧喧驛骑尘。”2.乘马送信、传递公文的人。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尝出,适见驛骑持赤白囊,边郡发犇命书驰来至。驭吏随驛骑至公车刺取。”唐刘禹锡《平齐行》之一:“驛骑函首过黄河,城中无贼天气和。”元耶律楚材《寄平阳净名润老》诗:“驛骑新从平

【到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都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刀號切,音倒。《爾雅·釋詁》到,至也。《疏》到者,自遠而至也。《詩·大雅》靡國不到。又姓。《韻會》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。

【门扉】门扇。《宋书·符瑞志上》:“西明门地陷,水涌出,毁门扉閾。”宋叶适《刘建翁墓志铭》:“余亦笑曰:‘轿虽大不数寸,公门扉无乃太狭乎,而不知变耶?’”李劼人《死水溦澜》第五部分一:“门扉上是彩画得很讲究的秦军胡帅,或是直书‘只求心中无愧,何须门上有神’,以表示达观。”

【同声】声音相同。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。汉贾谊《新书·胎教》:“故同声则处异而相应,意合则未见而相亲。”晋陆机《驾言出北阙》诗:“良会罄美服,对酒宴同声。”唐李白《赠僧崖公》诗:“江濆遇同声,道崖乃僧英。”金元好问《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》诗:“黄金鍊出相思句,寄与同声别后看。”参见“同声相应”。2.谓众口一辞;随声附和。汉扬雄《解嘲》:“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,欲步者拟足而投跡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二回:“诸大夫同声应曰:宜逐之。”欧阳山《柳暗花明》八一:“大家一听,又雄壮,又有劲,又明白,又合心意,都同声叫

【愿】《唐韻》魚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虞怨切,音願。《說文》謹也。又愨也,善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愿而恭。又與原通。《論語》鄕原,德之賊也。《朱傳》原,與愿同。又《集韻》愚袁切,音元。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上愿糾暴。劉昌宗讀。

【执手】手;拉手。《诗·郑风·遵大路》:“遵大路兮,掺执子之手兮。”郑玄笺:“言执手者,思望之甚也。”宋柳永《雨霖铃》词: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,凝噎。”清吴伟业《别维夏》诗:“正逢漉酒登高会,执手西风叹落暉。”2.亦称“执手礼”。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相见时的一种礼节。《北史·齐安德王延宗传》:“延宗见士卒,皆亲执手陈辞,自称名,流涕呜噎。”《北史·可朱浑元传》:“元至,﹝神武﹞引见执手。后拜并州刺史。”《辽史·国语解》:“执手礼:将帅有克敌功,上亲执手慰劳;若将在军,则遣人代行执手礼。优遇之意。”3.犹拱手。《儿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