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俗愚儒罪,容身壮士羞

同俗愚儒罪,容身壮士羞

诗句读音
同俗愚儒罪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十四賄
拼音: tóng|tòngsúyúrúzuì
容身壮士羞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十八尤
拼音: róng shēnzhuàng shìxiū

同俗愚儒罪,容身壮士羞释义

【同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東切,音桐。《說文》合會也。《玉篇》共也。《廣韻》①也。《易·同人》天與火同人,君子以類族辨物。《書·益稷》敷同日奏罔功。又《廣韻》齊也。《書·舜典》同律度量衡。《詩·小雅》我馬旣同。又聚也。《詩·小雅》獸之所同。《傳》同猶聚也。又和也。《禮·禮運》是謂大同。《註》猶和也,平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六律六同。《註》六律合陽聲者,六同合隂聲者。又《典同》掌六律,六同之和。《註》律以竹,同以銅。言助陽宣氣,與之同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《詩·

【俗】〔古文〕圱《唐韻》似足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松玉切,音續。習也。上所化曰風,下所習曰俗。《釋名》俗,欲也,俗人所欲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從宜,使從俗。又《周禮·天官》八則治都鄙,六曰禮俗,以馭其民。又不雅曰俗。《黃庭堅曰》士俗不可醫。或問不俗之狀,庭堅曰:難言也。視其平居,無以異於人,臨大節而不可奪,此不俗人也。 《說文》从人,谷聲。《徐曰》俗之言續也。轉相習也。漢典考證:〔相如上林賦徼受屈。〕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。 考證:〔相如上林賦徼受屈。〕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。

【儒】《唐韻》人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汝朱切,音襦。學者之稱。《揚子·法言》通天地人曰儒。《周禮·天官》四曰儒,以道得民。又侏儒,短人也。又侏儒,柱名,與株檽同。《韓愈·進學解》欂櫨侏儒。又與偄同。《隸釋魯峻孟郁》儒作偄。

【罪】〔古文〕辠《廣韻》徂賄切《集韻》粗賄切,音。《說文》捕魚竹罔。《易·解卦》君子以赦過宥罪。《書·大禹謨》罪疑惟輕。

【容身】1.安身;存身。《韩非子·诡使》:“而断头裂腹,播骨乎平原野者,无宅容身,身死田夺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:“戴氏《西征记》曰,今见祠在东岸,临河累石为壁,其屋宇容身而已。”唐张籍《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》诗:“作活每常嫌费力,移居祗是贵容身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五回:“宋江道:‘某等众人,无处容身,暂佔水泊,权时避难。’”张天翼《春风》:“邱老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,觉得这里小得容身不住:四面的墙壁压着他呼吸都不大灵便。”2.保全自身。喻指苟且偷安。汉袁康《越绝书·越绝请籴内传》:“不听辅弼之臣,而信谗諛

【壮士】豪壮而勇敢的人;勇士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復还。”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:“子路治蒲,请见於孔子曰:‘由愿受教於夫子。’子曰:‘蒲其何如?’对曰:‘邑多壮士,又难治也。’”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富者,人之情性,所不学而俱欲者也。故壮士在军,攻城先登,陷阵却敌,斩将搴旗,前蒙矢石,不避汤火之难者,为重赏使也。”《北史·齐炀王宪传》:“既至殿门,宪独被引进。帝先伏壮士於别室,至即执之。宪辞色不挠,固自陈説。”《新唐书·忠义传中·张巡》:“﹝贺兰进明﹞惧师出且见袭,又忌巡声威,恐成功,

【羞】《廣韻》息流切《集韻》思留切,音脩。《說文》進獻也。从羊。羊,所進也。从丑,丑亦聲。又《廣韻》致滋味爲羞。《周禮·天官·膳夫》掌王之食飲膳羞。《註》羞,有滋味者。《又》羞用百有二十品。《註》羞出于牲及禽獸,以備滋味,謂之庶羞。又《禮·月令》群鳥養羞。《註》羞謂所食也。又《廣韻》進也。《書·盤庚》今我旣羞,告爾于朕志。《傳》已進告汝之後。又《廣韻》恥也。《書·說命》惟口起羞。《疏》惟口出令,不善以起羞辱。又《韻補》叶息救切。《張載·七命》繁肴旣闋,亦有寒羞。商山之果,漢臯之楱。楱音凑。 《正字通》俗作羞。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