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倒大梅峰,一举九万里

推倒大梅峰,一举九万里

诗句读音
推倒大梅峰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三鍾
拼音: tuī dǎodà|dài|tài21
一举九万里平仄:平 仄 仄 仄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yī jǔjiǔwàn|mòlǐ

推倒大梅峰,一举九万里释义

【推倒】向前用力使物体倒下。唐白居易《有木》诗之七:“一旦树推倒,独立暂飘鷂。”宋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二》:“元和中,有老卒推倒平淮西碑,官司鍼其项,又以枷击守狱者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﹝众人﹞尽从殿内奔将山来,推倒攧翻无数。”鲁迅《准风月谈·爬和撞》:“聪明人就会推,把别人推开,推倒,踏在脚底下,踹着他们的肩膀和头顶,爬上去了。”2.压倒。《宋史·儒林传六·陈亮》:“推倒一世之智勇,开拓万古之心胸,自谓差有一日之长。”3.犹推翻。谓否定已有的说法、计划、决定等。如: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。典

【大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蓋切。《正韻》度柰切,音汏。小之對。《易·乾卦》大哉乾元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域中有四大,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不同同之謂大。《則陽篇》天地者,形之大。隂陽者,氣之大。又初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天子視學,大昕鼓徵。《註》日初明,擊鼓徵召學士,使早至也。又徧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大報天而主日。又肥美也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士羞,庶羞皆有大,贊者辨取庶羞之大,以授賓。《註》大,以肥美者特爲臠,所以祭也。又過也。《戰國策》無大大王。又長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珪大尺二寸謂之

【梅】〔古文〕槑《唐韻》莫杯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模杯切《韻會》謀杯切,音枚。或作槑、楳,亦作。《說文》枏也。《爾雅·釋木》梅,枏。《陸璣·條梅疏》似豫章大木也。又《書·說命》若作和羹,爾惟鹽梅。《禮·內則》梅諸。《名物疏》陸璣所釋有條有梅,自是枏木似豫章者。豫章,大樹可以爲棺舟者也。和羹之梅,籩實之乾,似杏實酢者也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時,英梅。《註》雀梅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朹檕梅。《註》狀如梅,子赤色似小柰,可食。又《埤雅》江、湘、兩浙四五月閒梅欲黃落,則水潤土溽,蒸鬱成雨,謂之梅雨。《四時纂要》閩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

【峰】《集韻》同峯。

【一举】1.谓一次行动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九世之卿族,一举而灭之。可哀也哉!”唐骆宾王《荡子从军赋》:“楼船一举争沸腾,烽火四连相隐见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八回:“他盘算了一天一夜,得了一个妙计,以为非但得差,就是得缺升官,也就在此一举的了。”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四:“﹝他﹞继而一想,今天这一举,可是得罪了许多人。”2.谓鸟类一飞。汉贾谊《惜誓》:“黄鵠之一举兮,知山川之紆曲,再举兮,睹天地之圜方。”宋苏轼《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》诗:“弋人悵何慕,一举渺江海。”参见“一举千里”。3.古代称一次杀牲陈设

【九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舉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己有切,音久。數也。《說文》陽之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乾元用九,天下治也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一變而爲七,七變而爲九,九變者,究也。又算法曰九九。《韓詩外傳》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,不至。東野有以九九見者,曰:九九薄能耳,君猶禮之,况賢於九九者乎。《註》若今九章算法。又《荆楚歲時記》俗用冬至次日,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。又《史記·騶衍傳》中國之外,有赤縣神州者九。又九之爲言多也。《公羊傳·僖九年》葵丘之會,桓公震而矜之,叛者九國,言叛者衆,非實有九國也。宋趙鵬飛曰:會葵丘惟六

【万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同萬。又三字姓。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。又《廣韻》莫北切《集韻》密北切。万俟,複姓。俟音其,今讀木其。北齊特進万俟普。(萬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無販切,音蔓。《說文》蟲也。《埤雅》蜂一名萬。蓋蜂類衆多,動以萬計。又數名。《易·乾象》萬國咸寧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紀于一,協于十,長于百,大于千,衍于萬。又舞名。《詩·邶風》方將萬舞。《疏》萬者,舞之總名。《大戴禮·夏小正》萬也者,干戚舞也。《韻會》湯武以萬人得天下,故干舞稱萬舞。又州名。《寰宇記》漢巴東郡,後唐貞觀曰萬州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萬

【里】《廣韻》良已切《集韻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裏。《爾雅·釋言》里,邑也。《詩·鄭風》將仲子兮,無踰我里。《傳》里,居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五家爲鄰,五鄰爲里。《前漢·法志》在壄曰廬,在邑曰里。《風俗通》五家爲軌,十軌爲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又《正韻》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。又憂也。《詩·大雅》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《箋》里,憂也。又姓。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鄭之未災也,里析告子產。《註》里析,鄭大夫。又百里、相里,複姓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子臧得罪而出,誘子華而殺之南里。《註》南里,鄭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