颓然语默丧,静见天地复
颓然语默丧,静见天地复释义
【颓然】和顺貌。《北史·文苑传·庾信》:“身长八尺,腰带十围,容止頽然,有过人者。”《新唐书·回諲传》:“性静慎,勤总吏职,诸僚或出游,諲独頽然据案,鉤视簿最,翰益亲之。”宋苏轼《保母杨氏墓志铭》:“年三十,始隶苏氏,頽然顺善也。”2.颓放不羁貌。《南史·贺琛传》:“琛了不酬答,神用頽然。”宋何薳《春渚纪闻·琴趣》:“如孙登弹琴,頽然自得,风神超迈,若游六合之外者。”《明史·文苑传二·唐寅》:“寅诗文,初尚才情,晚年頽然自放,谓后人知我不在此,论者伤之。”陈田《明诗纪事丙籤·丁镛》:“凤仪耽诗,尤爱佳山水,生平多
【语默】亦作“语嘿”。谓说话或沉默。语本《易·繫辞上》:“君子之道,或出或处,或默或语。”南朝陈张正见《白头吟》:“语默妍媸际,浮沉毁誉中。”唐白居易《唐故抚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》:“自生至灭,随迹示教,行止语嘿,无非佛事。”秦牧《艺海拾贝·<哲人·小孩>》:“有一些优秀的作品,你在阅读的时候,觉得那个作家仿佛就在眼前,他的思想感情,他的动静语默,他的声音笑貌,仿佛可以触摸似的。”2.喻指出仕或隐居。晋陶潜《命子》诗:“时有语默,运因隆窊。”逯钦立注:“语默,出处。”《南史·张裕传》:“是以披闻见,扫心
【丧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蘇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四浪切,桑去聲。《玉篇》亡也。又《正韻》失位也。《論語》二三子何患於喪乎。《註》喪,失位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四年》昭公曰:喪人不佞。又《廣韻》息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郎切,音桑。《正韻》持服曰喪。《禮·檀弓》故孔氏之不喪出母,自子思始也。《又》子夏喪其子,而喪其明。《釋文》上喪字平聲,下喪字去聲。又《廣韻》喪,器也,今謂之柩。《禮·曲禮》送喪不踰境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楚大夫喪左。《說文》本作。《廣韻》亦作。
【见】《唐韻》《廣韻》古甸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經電切,堅去聲。《說文》視也。从目从儿。《易·乾卦》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《疏》德被天下,爲萬物所瞻覩。《書·立政》灼見三有俊心。《禮·王制》問百年者就見之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,春見曰朝,夏見曰宗,秋見曰覲,冬見曰遇,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《註》此六禮者,以諸侯見王爲義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舜擇吉月日,見四嶽、諸牧、班瑞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未得省見。《註》言不爲所拔識也。又《通鑑》漢武帝元光五年,張湯、趙禹定律令,務在深文,作見知法。詳矢部知字註
【天地】指自然界或社会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星队木鸣,国人皆恐……是天地之变、阴阳之化,物之罕至者也。”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天地虽大,其化均也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原道》:“文之为德也大矣,与天地并生者何哉!”唐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天地果无初乎?吾不得而知之也。”清吴伟业《避乱》诗之一:“归去已乱离,始忧天地小。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马上日记》:“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;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。”2.犹天下。《文选·张衡<南都赋>》:“方今天地之睢剌,帝乱其政,豺虎肆虐,真人革命之秋也。”李善注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