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劳谩费干戈力,究竟还归有道君

徒劳谩费干戈力,究竟还归有道君

诗句读音
徒劳谩费干戈力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入二十四職
拼音: tú láománfèigān gēlì
究竟还归有道君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jiū jìnghái guīyǒu|yòudào jūn

徒劳谩费干戈力,究竟还归有道君释义

【徒劳】劳苦;白费心力。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:“尚书令侯霸奏浮败乱幽州,构成宠罪,徒劳军师,不能死节,罪当伏诛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释滞》:“但暗诵此经,而不得要道,直为徒劳耳。”金王若虚《<新唐书>辨》:“子京於文字,其实处不及古人,而专以易置字语为新,徒劳甚矣。”清陈维崧《望海潮·胥门城楼即伍相国祠展谒》词:“西子笑时,包胥哭后,霸吴入郢徒劳。颯沓响弓刀。”夏衍《秋瑾传》第三幕:“你不必多问,问了也是徒劳!”典

【干戈】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,因以“干戈”用作兵器的通称。《诗·周颂·时迈》:“戴戢干戈,载櫜弓矢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世务》:“兵设而不试,干戈闭藏而不用。”《说唐》第一回:“金鼓喧天,干戈耀日。”2.指战争。《史记·儒林列传序》:“然尚有干戈,平定四海,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广譬》:“干戈兴则武夫奋,《韶》《夏》作则文儒起。”宋王安石《何处难忘酒》诗之一:“赋敛中原困,干戈四海愁。”清黄遵楷《<人境庐诗草>跋》:“今海内鼎沸,干戈云扰。”3.指兵士,武力。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孙武曰:

【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林直切,陵入聲。《說文》筋也。象人筋之形。《徐曰》象人筋竦,其身作力,勁健之形。《增韻》筋,力氣所任也。《禮·聘義》日幾中而後禮成,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。又《曲禮》老者不以筋力爲禮。又《韻會》凡精神所及處,皆曰力。《孟子》聖人旣竭目力焉,旣竭耳力焉。又《韻會》物所勝亦曰力。《家語》善御馬者均馬力。《杜甫·張旭草書詩》溟漲與筆力。又勤也。《書·盤庚》若農服田力穡,乃亦有秋。《前漢·司馬遷傳》力誦聖德。《註》師古曰:力,勤也。又《禮·坊記》食時不力珍。《註》力,猶務也。又《後漢·

【究竟】史记·三王世家》:“夫贤主所作,固非浅闻者所能知,非博闻彊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。”汉马融《广成颂》:“上下究竟,山谷萧条,原野嵺愀,上无飞鸟,下无走兽。”《魏书·儒林传·刘献之》:“献之善《春秋》、《毛诗》,每讲《左氏》,尽《隐公八年》便止,云义例已了,不復须解。由是弟子不能究竟其説。”2.结束;完毕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鲁肃传》:“语未究竟,坐有一人曰:‘夫土地者,惟德所在耳,何常之有!’”南朝陈徐陵《双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洗浴究竟,扶坐著衣。”3.结局;结果。元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三折:“师父,我柳翠将来的

【还归】1.返回。应劭《风俗通·怪神》引《管子》:“齐公出於泽,见衣紫衣,大如轂,长如辕,拱手而立。还归,寝疾,数月不出。”汉王充《论衡·恢国》:“孝明加恩,则论徙边;今上宽惠,还归州里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七七回:“老孙还归本洞,称王道寡,耍子儿去罢。”清顾炎武《兄子洪善北来言及近年吴中有开淞江之役书此示之》诗:“淞江亭畔坐垂纶,还归被褐出负薪。”2.归顺,归附。汉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昔袁术僭逆,王诛将加,则庐江太守刘勋,先举其郡,还归国家。”3.归还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九九回:“当时统制打死二人,除了地方之害,

【有】〔古文〕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
【道君】道教中之地位尊贵者。《太平御览》卷六六二引南朝梁陶弘景《登真隐诀》:“三清九宫并有僚属,例左胜於右,其高总称曰道君,次真人、真公、真君。”亦作为对道士的敬称。晋葛洪《神仙传·黄初平》:“其兄初起,行山寻索初平,歷年不得。后见市中有一道士,初起召问之曰:‘吾有弟名初平,因令牧羊,失之四十餘年,莫知死生所在,愿道君为占之。’”2.指宋徽宗。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道君好道宠灵素,天下伽蓝尽灭形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二回:“道君因盖万岁山,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,赴京交纳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