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去名缰利锁,金童玉女传言

脱去名缰利锁,金童玉女传言

诗句读音
金童玉女传言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jīn tóng yù nǚchuán yán
脱去名缰利锁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tuōqùmíng jiāng4suǒ

脱去名缰利锁,金童玉女传言释义

【金童玉女】道教谓供神仙役使的童男童女。宋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·论妇人形相》:“歷观古名士画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官,中有妇人形相者,貌虽端严,神必清古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八五回:“只见金童玉女,旗旛宝幢,引着一个霓裳羽衣的小旦。”清赵翼《镇江观都天会》诗:“金童玉女乘云軿,夹以鐃簫溢闤闠。”巴金《家》三九:“信步进了堂屋,看见两个纸扎的金童玉女冷清清地立在祖父的灵前。”

【传言】出言;发言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凡言非对也,妥而后传言。”郑玄注:“传言,犹出言也。”一说等人说完接续而言。清俞樾《群经平议·仪礼一》“妥而后传言”:“传言者,相传而言也。见於君者或非一人,必待前人言讫,后人乃接续而言,不相儳越也。”2.传令;传话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传言者,十步一人,稽留言及乏传者,断。”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上有劳军……不得入。於是上乃使使持节詔将军:‘吾欲入劳军。’亚夫乃传言开壁门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又一日,同牕伴伙传言来道:‘先生已到馆。’”3.流言;流传的话。《墨

【脱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活切,音奪。《說文》消肉臞也。《玉篇》肉去骨《韻會》一曰壤斷。《增韻》物自解也。《博雅》脫,離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肉曰脫之。《註》剝其皮也。《疏》治肉,除其筋膜,取好者。又《韻會》免也。《前漢·高五王傳》自以爲不得脫長安。《註》脫,免也。又略也。《史記·禮書》凡禮始乎脫。《註》脫,猶疏略也。《後漢·向栩傳》及之官,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。《註》脫易素。又《博雅》脫,遺也。《禮·冠義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註》遺,猶脫也。又過去也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老子曰:夫巧知神聖之人,吾自以爲脫焉。《註》
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

【名缰】“名繮”。功名的缰绳。因功名能束缚人,故称。汉东方朔《与友人书》:“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,怡然长笑,脱去十洲三岛,相期拾瑶草,吞日月之光华,共轻举耳!”《白雪遗音·八角鼓·游学》:“游学访道,快乐逍遥,名利二字尽皆抛。一心要,争断名繮把利锁逃。”典

【利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至切《正韻》力地切,音詈。《說文》銛也。从刀和,然後利,从和省。易利者,義之和也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兵不完利,與空手同。又《廣韻》吉也,宜也。《易·賁卦》利有攸往。又私利也。《莊子·騈拇篇》小人以身殉利。又《禮·坊記》先財而後禮,則民利。《註》利猶貪也。又《前漢·高帝紀》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,與利田宅。《註》師古曰:利謂便好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軸有三理,三者以爲利也。《註》利,滑密也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巴蜀地。晉西益州,梁改利州。又姓。《韻會》漢有利乾,爲中山相。又《韻補

【锁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蘇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損果切,音瑣。《說文》鐵鎖,門鍵也。《集韻》鋃鐺也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以鐵鎖琅當其頸。《註》琅當,長鏁也。《班固·敘傳》繫名聲之韁鎖。《抱朴子·逸民卷》屈龍淵爲錐鎖之用。又《正字通》鎖子甲,五環相互,一環受鏃,諸環拱護,故箭不能入。《杜甫詩》雨拋金鎖甲。 《集韻》或作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