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身江左役,洗眼浙东山

脱身江左役,洗眼浙东山

诗句读音
洗眼浙东山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xǐ|xiǎnyǎnzhèdōng shān
脱身江左役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韵脚:入二十二昔
拼音: tuō shēn1zuǒyì

脱身江左役,洗眼浙东山释义

【洗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典切,音銑。《說文》洒足也。《史記·高祖紀》使兩女子洗足。又潔也。《書·酒誥》自洗腆致用酒。又姑洗,律名。《周語》姑洗所以修百物,考神納賔。《白虎通·五行論》洗者,鮮也。又姑洗,鐘名。見《左傳·定四年》。又洗馬,官名。又姓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先禮切《正韻》想禮切,音姺。與洒同。滌也。《易·繫辭》聖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。又承水器也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設洗于東榮。又石名。《山海經》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,其下多洗石。又洗手,花名。《楓窻小牘》雞冠花,汴人謂之洗手花。漢典考證

【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限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語限切,顏上聲。《說文》目也。《靈樞經·大惑論》五藏六府之精氣,皆上注于目,爲之精。精之窠爲眼,骨之精爲童子,筋之精爲黑眼,氣之精爲白眼,故童子黑眼法于隂,白眼赤衇法于陽。《釋名》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《易·說卦》巽其於人也,爲多白眼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眼如望羊。《晉書·阮籍傳》籍能爲靑白眼。《南史·陶弘景傳》仙書云:眼方者壽千歲。弘景末年,一眼有時而方。又馬有夜眼。《本草綱目》馬夜眼在馬足膝上,有此能夜行。又果名。《嵆含·草木狀》南方之果,珍異者有龍眼。又香

【浙】《唐韻》旨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列切,音折。江名。《說文》江水東至會稽山隂,爲浙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至錢塘,臨浙江。《註》浙者,折也。蓋取其潮出海,曲折而倒流也。又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浙水出浙縣西北弘農盧氏縣大蒿山。又《廣韻》浙米也。《類篇》一曰汰也。又《集韻》征例切,音制。通作淛。亦作制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或作漸。《水經》漸江,卽浙江也。漢典考證:〔《史記·昭王本紀》至錢塘,臨浙江。〕 謹照原文昭王本紀改秦始皇紀。 考證:〔《史記·昭王本紀》至錢塘,臨浙江。〕 謹照原文昭王本紀改秦始皇紀。

【东山】1.《诗·豳风·东山》:“我徂东山,慆慆不归。”朱熹集传:“东山,所征之地也。”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。宋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卷上:“玉汝有爱妾刘氏,将行,剧饮通夕……刘贡父,玉汝姻党,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:‘嫖姚不復顾家为,谁谓东山久不归。’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四:“此去东山又北山,镜中强半尚红颜。”2.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。”赵岐注:“东山,盖鲁城东之高山。”后因以代指鲁地。宋李清照《上枢密韩肖胄诗》:“嫠家父祖生齐鲁,位下名高人比数……欲将血泪寄山河,去洒东山一抔土。”3.据《晋书

【脱身】摆脱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闻大王有意督过之,脱身独去,已至军矣。”唐皎然《早春书怀李少府》诗:“脱身投彼岸,吊影念生涯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六回:“倘或入城事发拿住,如何脱身?”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七回:“寳玉见王夫人来了,明知不能脱身,只得陪笑。”鲁迅《故事新编·铸剑》:“眉间尺遇到这样的敌人,真是怒不得,笑不得,只觉得无聊,却又脱身不得。”汉

【江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雙切,音杠。水名。《風俗通·山澤篇》江者,貢也。出珍物,可貢獻也。《釋名》江,共也。小江流入其中,所公共也。《說文》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,入海。《書·禹貢》岷山導江。《家語》夫江始於岷山,其源可以濫觴。及其至江津也,不舫舟,不避風雨,不可以涉。又《書·禹貢》三江旣入。《韋昭國語註》吳松江,錢塘江,浦陽江。《郭璞·山海經註》岷山,大江水所出。崍山,南江水所出。崌山,北江水所出。南江,北江,皆東流注於大江。《庾闡·揚都賦註》松江,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,東北入海爲婁江,東南入海爲東江,幷

【左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臧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子我切,音。《增韻》左右定位。左,右之對,人道尚右,以右爲尊。《禮·王制》男子由右,婦人由左。《史記·文帝紀》左賢右戚。《註》韋昭曰:左猶高,右猶下也。又《增韻》手足便右,以左爲僻,故凡幽猥,皆曰僻左。《前漢·諸侯王表》作左官之律。《註》師古曰:左官猶言左道。僻左,不正也。漢時依古法,朝廷之列以右爲尊,故謂降秩爲左遷。佐諸侯爲左官也。《韻會》策畫不適事宜曰左計。又《正韻》左,戾也。又乗車尚左。《禮·曲禮》祥車曠左。《疏》曠,空也。車上貴左,僕在右,空左以擬神也。又吉尚

【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營隻切,音疫。《說文》戍邊也。《詩·小雅·采薇序》遣戍役,以守衞中國。又《玉篇》使役也。《易·說卦》致役乎坤。《書·大誥》予造天役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田役以馭其衆。又有所求而不止曰役役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。《註》得此不止,復逐於彼,疲役終身也。又凡役使之人曰厮役。《前漢·張耳餘傳贊》其賔客厮役,皆天下俊桀。又列也。《詩·大雅》禾役穟穟。《傳》役,列也。《疏》種禾,則使有行列,其苗穟穟然美好也。 《韻會》或作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