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为章服裹,折腰损真性

徒为章服裹,折腰损真性

诗句读音
徒为章服裹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三十四果
拼音: túwéi|wèizhāng fúguǒ
折腰损真性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zhé yāosǔnzhēn xìng

徒为章服裹,折腰损真性释义

【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同都切,音塗。《說文》本作。步行也。《易·賁卦》舍車而徒。又步卒也。《詩·魯頌》公徒三萬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徒輦者也。《疏》會同田獵,人挽輦以徒行也。《詩·小雅》徒御不驚。又《玉篇》衆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實繁有徒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人至察,則無徒。又《廣韻》空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暴虎,徒搏也。《註》空手執也。又《廣雅》徒,袒也。《史記·張儀傳》秦人捐甲,徒裼以趨敵。又《正韻》但也。《孟子》徒善不足以爲政。又《廣韻》黨也。《張衡·思賦》朋精粹而爲徒。又弟子曰徒。《論語》非

【章服】绣有日月、星辰等图案的古代礼服。每图为一章,天子十二章,群臣按品级以九、七、五、三章递降。《韩非子·亡徵》:“父兄大臣,禄秩过功,章服侵等,宫室供养太侈。”三国魏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而当裹以章服,揖拜上官,三不堪也。”明宋濂《<岁迁集>序》:“人多裹章服而吾犹被布韦,其命也夫!”康有为《大同书》戊部第八章:“若古今君主之国,贵贱皆章服以别异之。”2.有识别符号的衣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盖闻有虞氏之时,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,而民不犯。”张守节正义引《晋书·刑法志》:“三皇设言而民不违,五帝画衣冠而民

【裹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古火切,音果。《玉篇》包也。《詩·大雅》乃裹糇糧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裹飯而往食之。又《宋玉·高唐賦》綠葉紫裹。《註》裹,猶房也。又《郭璞·江賦》濯穎散裹。《註》裹,謂草實也。又《說文》纏也。又《集韻》古臥切,音過。義同。又《韻會》指所包之物也。

【折腰】“折要”。1.弯曲的腰。汉刘向《列女传·锺离春》:“其为人极丑无双。臼头、深目、长指……折腰、出胸,皮肤若漆。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音律》:“南本则聋瞽、喑哑、驮背、折腰诸恶状,无一不备於身矣。”2.谓弯着腰。宋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四》:“折腰而趋,流汗喘乏。”3.弯腰行礼。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二:“墅西飞龙山神,庭凑往祭之。将及祠百步,有人具冠冕,折腰於庭凑;及入庙,神乃侧坐。”明宋濂《虎跑泉铭》:“拔剑刺山,水为之涌;折腰拜井,泉乃仰流。”清陈鳣《对策·拜礼》:“介者不拜,故以肃为礼,以其不可折

【损】〔古文〕扻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蘇本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鎖本切,孫上聲。《說文》減也。又卦名。《易·損卦》損下益上,其道大行。《疏》下自減損,以奉於上也。又傷也,貶也,失也。zdic.net漢典

【真性】1.天性;本性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马,蹄可以践霜雪,毛可以御风寒,齕草饮水,翘足而陆:此马之真性也。”《北史·艺术传序》:“遂令时俗妖讹,不获返其真性。”唐李彦远《采桑》诗:“何以变真性,幽篁雪中緑。”明李贽《答马历山书》:“颠倒困踣之极,乃得彻见真性。”2.佛教语。谓人本具的不妄不变的心体。《楞严经》卷一:“此是前尘虚妄相想,惑汝真性。”唐慧能《坛经·般若品》:“一切般若智,皆从自性而生,不从外入,莫错用意,名为真性自用。”《景德传灯录·婆舍斯多》:“我今悟真性,无道亦无理。”3.指灵魂。《红楼梦》第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