兔园岩穴皆时彦,一斗青精过刻符

兔园岩穴皆时彦,一斗青精过刻符

诗句读音
一斗青精过刻符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yīdǒu|dòuqīng jīngguò|guo|guōkè fú
兔园岩穴皆时彦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tù yuányán xuéjiēshí yàn

兔园岩穴皆时彦,一斗青精过刻符释义
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
【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當口切,音陡。《說文》大升也。《羣經音辨》升十之也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平斗斛度量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斗者,聚升之量也。又宿名。《春秋·運斗樞》第一至第四爲魁,第五至第七爲杓,合爲斗。居隂播陽,故稱北斗。《易·豐卦》日中見斗。《疏》日中盛明之時,而斗星顯見。《詩·小雅》維北有斗。《疏》維此天上,其北則有斗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北斗七星,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。《又》衡殷南斗。《註》南斗六星爲天廟,丞相大宰之位。又酒器。《詩·大雅》酌以大斗。《疏》大斗長三尺,謂其柄也。蓋從大

【青精】1.星名。《文选·谢朓<始出尚书省>诗》:“青精翼紫軑,黄旗映朱邸。”李周翰注:“青精,星也。黄旗,瑞云也。皆王者将兴之符应也。”2.道教认为木星中的九青帝之一。《云笈七籤》卷二五:“木星有九门,门内有九青帝……其门内青帝,或号青灵之公,或号青真,或号青精,或号青帝君,并受事於中央青皇也。”3.青睛。《南史·徐陵传》:“﹝徐陵﹞目有青精,时人以为聪慧之相也。”4.植物名。一名南天烛,又称墨饭草。道家制作青精饭的原料之一。宋苏轼《次韵程正辅游碧落洞》:“黄公献紫芝,赤松馈青精。”5.指青精饭。宋陆游《星坐道

【过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臥切,戈去聲。《玉篇》度也,越也。《正韻》超也。《易·繫辭》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。《禮·檀弓》過之者,俯而就之。《史記·贾生傳》自以爲過之,今不及也。又過失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宥過無大。《註》過者,不識而誤犯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俱去細過,偕歸大道。又罪愆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八柄,八曰誅,以馭其過。又責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聞大王有意督過之。又卦名。易大過,小過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禾切,音戈。《廣韻》經也。《書·禹貢》東過洛汭,北過洚水。又過所也。《釋名》過

【刻符】八体之一。刻于符节上的文字。汉许慎《<说文解字>序》:“秦书有八体……三曰刻符。”段玉裁注:“刻符、旛信、摹印、署书、殳书皆不离大篆小篆,而诡变各自为体。”今所传《新郪虎符》、《阳陵虎符》上的文字,即刻符体。汉

【兔园】1.园囿名。也称梁园。在今河南商丘县东。汉梁孝王刘武所筑。为游赏与延宾之所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,作曜华之宫,筑兔园。”南朝宋谢惠连《雪赋》:“梁王不悦,游於兔园。”唐黄滔《寄越从事林嵩侍御》诗:“莫恋兔园留看雪,已乘驄马合凌霜。”清陈学泗《纪事》诗:“多少兔园词客老,空依北斗望蓬莱。”2.即兔园册。指浅近的书籍。清龚自珍《与吴虹生书》之十一:“已就丹阳一小小讲席,岁修不及三百金,背老亲而独游,理兔园故业,青鐙顾影,悴可知已。”康有为《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》:“甚乃《学》《

【岩穴】亦作“嵓穴”。1.山洞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夫丰狐文豹,栖於山林,伏於巖穴,静也。”晋左思《招隐诗》之一:“巖穴无结构,丘中有鸣琴。”宋范仲淹《上执政书》:“至于嵓穴草泽之士,或节义敦篤,或文章高古,宜崇聘召之礼,以厚浇竞之风。”郭沫若《芍药及其他·飞雪崖》:“断床之下及左侧岩岸均洼入成一大岩穴。”2.指岩穴之士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其以巖穴为先,勿取浮华。”明归有光《邵民寿诗序》:“安陆姚克一尊巖穴。”清姚鼐《复张君书》:“僕少无巖穴之操,长而役於尘埃之内。”漢

【皆】《唐韻》古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諧切,音街。《說文》俱詞也。《小爾雅》同也。《易·解卦》雷雨作,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鄭康成讀皆如懈,非。又《字彙補》居之切,音箕。《前漢·孟喜傳》箕子者,萬物方荄茲也。《師古註》荄,音皆。古皆荄與箕音同。又叶舉里切,音几。《詩·周頌》以治百禮,降福孔皆。《傳》皆,遍也。與偕通。《荀勗東西廂歌》降福孔偕。 《說文》白字兩見,一在自部,自部之白,疾二切,卽自字。皆字載自部中,則應从白。《集韻》或作皆,非。

【时彦】俊,名流。晋陶潜《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》:“﹝褚裒﹞时为豫章太守,出朝宗亮,正旦大会州府人士,率多时彦,君坐次甚远。”唐武少仪《和权载之离合诗》:“少年慕时彦,小悟文多变。”明无名氏《四贤记·灯宴》:“粉署喜清閒,綺席延时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