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乘旌旗冲晓过,两宫舆辇诘朝来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万乘旌旗冲晓过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wàn shèngjīng qí1|4xiǎoguò|guo|guō |
两宫舆辇诘朝来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liǎng gōngyú niǎnjí cháolái |
万乘旌旗冲晓过,两宫舆辇诘朝来释义
【万乘】1.万辆兵车。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万乘之国莫敢自顿於坚城之下,而使强敌裁其弊也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<撰征赋>序》:“灵檣千艘,靁輜万乘。”2.周制,天子地方千里,能出兵车万乘,因以“万乘”指天子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万乘之国,弑其君者,必千乘之家。”赵岐注:“万乘,兵车万乘,谓天子也。”3.指帝王,帝位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随廝养之役者,失万乘之权;守儋石之禄者,闕卿相之位。”唐贾岛《上邠宁邢司徒》诗:“马走千蹄朝万乘,地分三郡拥双旌。”明高启《张中丞庙》诗:“江头老臣泪暗滴,万乘西去
【旌旗】亦作“旌旂”。亦作“旍旂”。亦作“旍旗”。1.旗帜的总称。《周礼·春官·司常》:“凡军事,建旌旗。”汉应瑒《弈势》:“旌旂既列,权虑蜂。”汉枚乘《七发》:“旍旗偃蹇,羽毛肃纷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怀亲赋》:“步壁垒之常制,识旌旗之所停。”《宋书·谢晦传》:“旍旂相照,蔽夺日光。”宋刘过《沁园春·御阅还上郭殿帅》词:“旌旗蔽满寒空,鱼阵整,从容虎帐中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故一·土鲁番表文》:“旌旂闪烁,超越乎墨乌戚尔。”毛泽东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词:“山下旌旗在望,山头鼓角相闻。”2.借指军士。唐王昌龄《青楼曲
【冲】《正韻》昌中切,音充。同沖。《韻會》沖或省作冲。和也,深也。又稚也。《書·金滕》昔公勤勞王家,惟予冲人弗及知。《註》冲,幼也。又諡法,幼小在位曰冲。又鑿冰聲。《詩·豳風》鑿冰冲冲。又垂貌。《詩·小雅》鞗革冲冲。又《韻補》叶仲良切,音長。《道藏歌》鬱鬱對啓明,圓華煥三沖。飆粲麗九天,天綠繞丹房。(沖)《唐韻》直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持中切,音蟲。《說文》涌搖也。又《玉篇》虛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大盈若沖。又《廣韻》和也,深也。《蕭慤詩》重明豈凝滯,無累在淵沖。又飛也。《史記·滑稽傳》一飛沖天。又幼小也。《書·盤
【晓】《唐韻》呼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馨鳥切,囂上聲。《說文》明也。《玉篇》曙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知也。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指曉南越。又《前漢·元后傳》末曉大將軍。《註》曉,猶白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遇也。又嬴也。又《博雅》說也。又快也。又《玉篇》慧也。
【过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臥切,戈去聲。《玉篇》度也,越也。《正韻》超也。《易·繫辭》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。《禮·檀弓》過之者,俯而就之。《史記·贾生傳》自以爲過之,今不及也。又過失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宥過無大。《註》過者,不識而誤犯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俱去細過,偕歸大道。又罪愆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八柄,八曰誅,以馭其過。又責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聞大王有意督過之。又卦名。易大過,小過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禾切,音戈。《廣韻》經也。《書·禹貢》東過洛汭,北過洚水。又過所也。《釋名》過
【两宫】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。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。因其各居一宫,故称两宫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有如两宫螫将军,则妻子毋类矣。”裴骃集解引张晏曰:“两宫,太后、景帝也。”《汉书·张延寿传》:“放取皇后弟平恩侯许嘉女,上为放供张……两宫使者,冠盖不絶。”宋张元干《石州慢·己酉秋吴兴舟中作》词:“两宫何处,塞垣祗隔长江,唾壶空击悲歌缺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比穆宗登极,肃益跋扈难制。两宫震怒,臚列逆跡,付廷议,罪在不赦。”2.东宫和上台的合称。指太子及皇帝。晋潘岳《夏侯常侍诔》:“内賛两宫,外宰
【舆辇】亦作“轝輦”。车驾。多指天子所乘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下》:“益州传公孙述瞽师,郊庙乐器、葆车、舆輦,於是法物始备。”《周书·武帝纪上》:“省轝輦,去百戏。”宋梅尧臣《拟杜甫<玉华宫>》诗:“当时从舆輦,石马埋棘荆。”王闿运《上巡抚恽侍郎书》:“至於降舆輦,执鞭轡,礼士於敝庐,屈尊於穷巷,则皆难之。”
【诘朝】诘旦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戒尔车乘,敬尔君事,詰朝将见。”杜预注:“詰朝,平旦。”唐储光羲《樵父词》:“詰朝礪斧寻,视暮行歌归。”清周亮工《五月廿九日烈风雷雨闻铁崖明朝行黯然赋此送之》:“怒雨号风半夜惊,遥传我友詰朝行。”郭孝成《鄂省各属之光复》:“初九日詰朝,由张国荃、李秀昂、黄仁菼、黄裕斌统率进发。”
【来】〔古文〕徠《廣韻》落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才切,賴平聲。至也,還也,及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。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又《公羊傳·隱五年》公觀魚於棠,登來之也。《註》登讀爲得,齊人謂求得爲登來。又玄孫之子曰來孫。又麥名。《詩·周頌》貽我來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作飴我釐麰。亦作。又呼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來瞽令臯舞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洛代切,音賚。撫其至日來。《孟子》放勳曰:勞之來之。又叶鄰奚切,音離。《詩·邶風》莫往莫來,悠悠我思。《素問》恬澹虛無,眞氣從之。精神守內,病安從來。又叶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