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夫山颙望临碧空,怨情感离别

望夫山颙望临碧空,怨情感离别

诗句读音
望夫山颙望临碧空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一東
拼音: wàng fū shānyóng wànglínbìkōng|kòng|kǒng
怨情感离别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yuànqíng gǎnlí bié

望夫山颙望临碧空,怨情感离别释义

【望夫山】多有,均属民间传说。其最著者有辽宁省兴城市西南的望夫山,相传为秦时孟姜女望夫之处,上有孟姜女庙。其他如安徽省当涂县西北、江西省德安县西北、山西省黎城县西北,湖北省阳新县西南等都有望夫山。参阅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三》、《浊漳水》,宋乐史《太平寰宇记·江南西道三·太平州》,《嘉庆一统志·太平府》、《潞安府一》。后用以抒发女子思念丈夫的真挚之情。明张景《飞丸记·誓盟牛女》:“泪逐江流和水汲,白龙江作望夫山。”

【颙望】1.凝望,抬头呆望。唐李赤《望夫山》诗:“顒望临碧空,怨情感离别。”宋柳永《八声甘州》词:“想佳人、妆楼顒望,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捷报》:“顒望碧天遥,不见春归路。”2.仰望,敬仰地期待。唐白居易《祈皋亭神文》:“若寂寥自居,肸饗无应,长吏虔诚而不答,下民顒望而不知,坐观田农,使至枯悴。如此,则不独人之困,亦唯神之羞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昭宗景福二年》:“儻实屯军鄴下,顒望降临;必欲真决雌雄,愿角逐于常山之尾。”胡三省注:“顒,鱼容翻,仰也。”3.盼望;等待。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繫年要录·建

【碧】《廣韻》彼役切《集韻》兵役切《韻會》兵亦切,音筆。《說文》石之靑美者。《山海經》高山多靑碧。《郭註》亦玉類也。今會稽縣東山出碧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珊瑚碧樹。《註》崐崘山有碧樹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綠碧紫英。《註》碧有縹碧,有綠碧。又《增韻》碧,深靑色。唐官制,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。又《韻會》竹書紀年:惠成王七年,雨碧於郢。又《度人經·碧落註》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,是云碧落。又姓。明洪武中訓導碧潭。

【空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苦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枯公切,音崆。空虛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赤帝行德天牢,謂之空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在彼空谷。《傳》大也。又盡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空,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杼柚其空。又太空,天也。又地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北戴斗極爲空桐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宋公遊于空澤。《註》空澤,宋地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伊尹生于空桑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京兆縣十二,其三曰船司空。《註》縣名。本主船之官,遂以爲縣。又《武帝紀》元鼎五年,行幸雍遂,踰隴登空同。《註》空同,山名。亦作崆峒。《山海經》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

【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願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紆願切,音苑。《說文》恚也。《廣韻》恨也。《增韻》仇也,讎也。又《集韻》於袁切,音鴛。讎也,恚也。《禮·儒行》外舉不避怨。《前漢·黥布傳》恐仇怨妄誣之。《史記·始皇紀》母家有仇怨,竝阬之。皆平聲讀。或作惌。又《字彙補》委隕切,音惲。與薀同。《荀子·哀公篇》富有天下而無怨財,布施天下而不病貧。《註》怨讀爲蕰言無畜私財。又叶烏員切,音淵。《後漢·班彪北征賦》越安定以容與兮,遵長城之縵縵。劇蒙公之疲民兮,爲彊秦乎築怨。《註》縵音眠。又叶烏云切,音熅。《琳·悼龜賦》參千鎰而不

【情感】1.心情感动。汉王粲《柳赋》:“枝扶疏而覃布,茎森梢以奋扬。人情感于旧物,心惆悵以增虑。”南朝宋傅亮《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》:“金兰之分,义深情感,是以献其乃怀,布之朝听。”2.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,如喜、怒、悲、恐、爱、憎等。晋陆云《与陆典书书》:“且念亲各尔分析,情感復结,悲嘆而已。”唐白居易《庭槐》诗:“人生有情感,遇物牵所思。”魏巍《东方》第六部第二章:“但是这种情感也以对英雄的景仰居多。”

【离别】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余既不难夫离别兮,伤灵修之数化。”唐陆龟蒙《离别》诗:“丈夫非无泪,不洒离别间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四回:“这个‘别’字不是好字眼,或者主离别。”巴金《新生·一个人格的成长》:“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