亡归从赤壁,事去忆西陵

亡归从赤壁,事去忆西陵

诗句读音
亡归从赤壁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wáng guīcóng|zòngchì bì
事去忆西陵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shìqùyìxī líng

亡归从赤壁,事去忆西陵释义

【亡归】逃归。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秦时为御史,主柱下方书,有罪,亡归。”《新唐书·高开道传》:“初,开道募壮士数百为养子,卫閤下,及刘黑闥将张君立亡归,开道命与爱将张金树分督之。”

【从】《說文》從本字。《陸佃曰》二人向陽爲从,向隂爲比。士之趨嚮,不可不愼。(從)《廣韻》疾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牆容切,俗平聲。《說文》本作从。相聽也。《書·益稷》汝無面從。《說命》后從諫則聖。又《廣韻》就也。《易·乾卦》雲從龍,風從虎。《禮·曲禮》謀于長者,必操几杖以從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自也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從。《箋》言譖我者,是言從誰生乎。《晉書·明帝紀》不聞人從日邊來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漢有將軍從公。《何氏姓苑》今東筦人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七恭切,促平聲。《廣韻》從容也。《正韻》從容,舒緩貌。《書

【赤壁】山名。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。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,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三》:“江水左逕百人山(今纱帽山)南,右逕赤壁山北,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。”宋黄庭坚《次韵文潜》:“武昌赤壁弔周郎,寒溪西山寻漫浪。”一说,谓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。唐李吉甫《元和郡县图志·江南道三·鄂州》:“赤壁山在县(蒲圻县)西一百二十里,北临大江,其北岸即乌林,与赤壁相对。即周瑜用黄盖计,焚曹公舟船败走处。故诸葛亮论曹公危於乌林是也。”2.即赤鼻矶。宋范成大

【事】〔古文〕叓《唐韻》鉏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仕吏切,音示。大曰政,小曰事。《廣韻》使也,立也,由也。《釋名》事,偉也。偉立也。凡所立之功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六府三事允治。又《詩·小雅》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《註》三公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三事就緒。《註》三農之事也。又奉也。《禮·曲禮》年長以倍。則父事之。又營也,治也。《史記·曹參世家》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,見參不事事。又《廣韻》《類篇》側吏切。事刃,與倳剚同。別見人部倳字註。又《韻補》叶逝支切,音時。《蔡邕詞》帝曰休哉,命公三事。乃耀柔嘉,是式百司。又叶詩紙切,音始。
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

【忆】《廣韻》於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乙力切《正韻》伊昔切,音抑。念也,思也,記也。《古詩》下有長相憶。 《增韻》古作意,誤。

【西陵】1.古国名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黄帝居轩辕之丘,而娶於西陵之女,是为嫘祖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西陵,国名也。”2.陵墓名。三国魏武帝陵寝。在河南省临漳县西。《彰德府志·地理志二》:“操且死,令施繐帐於上,朝晡,上酒及糗粮,使宫人歌吹帐中,望吾西陵。西陵即高平陵也,在县西南三十里,周回一百七十步,高一丈六尺。”南朝齐谢朓《铜雀台》诗:“鬱鬱西陵树,詎闻歌吹声。”3.陵墓名。清代帝王陵寝。在河北省易县西永宁山下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。有雍正泰陵、嘉庆昌陵、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。因地在北京之西,总称“西陵”。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