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郎此段真奇特,又喜三山出介夫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又喜三山出介夫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yòuxǐsān shānchūjiè fū |
王郎此段真奇特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wáng|wàngláng|làngcǐduàn1qí tè |
王郎此段真奇特,又喜三山出介夫释义
【又】《唐韻》于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尤救切《正韻》爰救切,音宥。《說文》手也。象形。三指者,手之多,略不過三也。《韻會》偏旁作。又《廣韻》又,猶更也。又《韻補》叶夷益切,音亦。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人之齊聖,飮酒溫克。彼昏不知,壹醉日富。各敬爾儀,天命不又。富音偪。
【喜】〔古文〕憘歖《唐韻》虛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已切《正韻》許里切,音蟢。《爾雅·釋詁》喜,樂也。《玉篇》悅也。《書·益稷》股肱喜哉。《易·否卦》先否後喜。又聞喜,縣名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順帝時喜同,明正統中喜寧。又《集韻》虛其切,音僖。末喜,有施氏女名。《晉語》夏桀伐有施氏,有施人以妹喜女焉。又《楚辭·天問》簡狄在臺嚳何宜,鳥致貽女何喜。《註》喜叶音羲。又《集韻》許記切,與憙同。好也。《詩·小雅》彤弓弨兮,受言載之。我有嘉賓,中心喜之。《註》載叶子利反,喜讀去聲。《前漢·廣陵王傳》何用爲樂心所喜,出入無悰爲
【三山】中的海上三神山。晋王嘉《拾遗记·高辛》:“三壶,则海中三山也。一曰方壶,则方丈也;二曰蓬壶,则蓬莱也;三曰瀛壶,则瀛洲也。”唐骆宾王《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》诗:“玄都五府风尘絶,碧海三山波浪深。”宋苏轼《奉和陈贤良》诗:“三山旧是神仙地,引手东来一钓鼇。”清黄遵宪《和沉子培同年》诗:“縹緲三山信徐巿,横纵六里听张仪。”2.福州的别称。福州城中西有闽山,东有九仙山,北有越王山,故福州又称三山。见宋曾巩《道山亭记》。元萨都剌《入闽过平望驿》诗:“广陵城里别匆匆,一去三山隔万重。”3.冠名。唐李群玉《寄友人
【出】《唐韻》赤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尺律切,春入聲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廣韻》見也,遠也。《增韻》出入也,吐也,寫也。又生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康公,我之自出。《註》秦康公,晉之甥也。又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。《註》出謂越獄逃亡也。又《增韻》斥也。《正韻》亦作黜絀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類切《正韻》蚩瑞切,推去聲。自中而外也。又《正韻》凡物自出,則入聲。非自出而出之,則去聲。然亦有互用者。又叶尺僞切,吹去聲。《詩·小雅》匪舌是出,維躬是瘁。又叶敕律切
【介夫】的卫士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阳门之介夫死,司城子罕入而哭之,哀。”郑玄注:“介夫,甲卫士。”唐权德舆《细柳驿》诗:“神武今不杀,介夫如搢绅。”2.泛指凡夫俗子。宋惠洪《冷斋夜话·石土埭》:“然观其诗句,脱去畛封,有超然自得之气,非寻常介夫所能作也。”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【段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玩切《正韻》杜玩切,音緞。《說文》椎物也。一曰分段也。帛二曰緉,分而未丽曰匹,旣丽曰段。《張衡詩》美人贈我錦繡段。又款段,馬名。《後漢·馬援傳》御款段。《註》款,猶緩也,言形段緩也。又段谷,水名。《通典》秦州上邽縣有段谷水,姜維爲鄧艾破於此。《水經注》藉水又東合段溪水,出西南馬門溪,東北流。又阿段,蠻獠之稱。《北史·蠻獠傳》獠無名字,以長幼次第呼之,丈夫稱阿謩、阿段。又姓,出武威。《風俗通》段干木之後,有出遼西者,本鮮檀石槐之後。又段干,複姓。又卵不成也。與毈通。《管子·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【奇特】不寻常,特别。《百喻经·五百欢喜丸喻》:“今復若能杀彼师子,为国除害,真为奇特。”宋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一》:“李郎以奇特之才,辅清平之主,竭忠尽行,必极人臣。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·栀子》:“梔子花无甚奇特。”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六章四:“桂林和阳朔的山水(认真说,只能是山)的确很奇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