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乔所居空山观,白云至今凝不散

王乔所居空山观,白云至今凝不散

诗句读音
王乔所居空山观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wáng qiáosuǒ jūkōng|kòng|kǒngshān guān
白云至今凝不散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二十三旱
拼音: bái yúnzhì jīnníngbù|fǒusàn|sǎn

王乔所居空山观,白云至今凝不散释义

【王乔】中的仙人。周灵王太子晋,即王子乔。《文选·孙绰<游天台山赋>》:“王乔控鹤以冲天,应真飞锡以躡虚。”李善注引《列仙传》:“王子乔者,周灵王太子晋也。”唐陈子昂《窅冥君古坟记铭序》:“昔王乔古坟,唯留一剑;令威荒塚,又嘆千年。”宋叶适《虎长老修双峰》诗:“夜随王乔玉簫发,晓答矩那金磬清。”清孙枝蔚《善哉行》:“僊人王乔,奉鹤相迎。”参见“王子乔”。2.传说中的仙人。汉叶县令王乔。汉应劭《风俗通·正失·叶令祠》:“俗説孝明帝时,尚书郎河东王乔迁为叶令。乔有神术,每月朔常诣臺朝。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,密令太史候

【所居】住宅;住处。《剪灯新话·水宫庆会录》:“至正甲申岁,潮州士人余善文,於所居白昼闲坐,忽有力士二人,黄巾绣袄,自外而入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康熙中,献县胡维华以烧香聚众谋不轨。所居由大城、文安一路行,去京师三百餘里。”

【空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苦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枯公切,音崆。空虛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赤帝行德天牢,謂之空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在彼空谷。《傳》大也。又盡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空,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杼柚其空。又太空,天也。又地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北戴斗極爲空桐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宋公遊于空澤。《註》空澤,宋地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伊尹生于空桑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京兆縣十二,其三曰船司空。《註》縣名。本主船之官,遂以爲縣。又《武帝紀》元鼎五年,行幸雍遂,踰隴登空同。《註》空同,山名。亦作崆峒。《山海經》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

【山观】道观。唐王昌龄《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》诗之三:“山观空虚清静门,从官役吏扰尘暄。”唐李商隐《赠郑谠处士》诗:“寒归山观随碁局,暖入汀洲逐钓轮。”

【白云】1.白色的云。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:“英英白云,露彼菅茅。”《庄子·天地》:“乘彼白云,至於帝乡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其夜若有光,昼有白云起封中。”唐苏颋《汾上惊秋》诗:“北风吹白云,万里渡河汾。”《文汇报》1983.10.12:“《蓬莱导游图》有幅照片,蓝天之下,白云之上,嵌着蓬莱阁主要建筑,似仙山又似蜃楼。”2.黄帝时掌刑狱之官。后用作刑官的别称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“黄帝云师云名”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:“黄帝受命有云瑞,故以云纪事也。由是而言,故春官为青云,夏官为縉云,秋官为白云,冬官为黑云,中官为

【至今】。《楚辞·九章·抽思》:“初吾所陈之耿著兮,岂至今其庸亡。”唐高适《燕歌行》:“君不见沙场征战苦,至今犹忆李将军。”刘半农《三十初度》诗:“三十岁,来的快!三岁唱的歌,至今我还爱。”

【凝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魚陵切《韻會》疑陵切,觺平聲。《說文》水堅也。本作冰。从水从仌。《徐曰》俗作凝。今文从俗。《易·坤卦》履霜堅冰,隂始凝也。又《增韻》成也,定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庶績其凝。《易·鼎卦》君子以正位凝命。《註》嚴整貌。又《謝玄暉鼓吹曲》凝笳翼高蓋。《李註》徐聲引調謂之凝。又《唐韻》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牛孕切,觺去聲。止水也。又叶鄂力切。觺入聲。《楚辭·大招》天白顥顥,寒凝凝只。乎無往,盈北極只。《註》凝凝,冰凍貌。又《韻會》或作疑。《詩·大雅》靡所止疑。《註》音屹。疑,讀如儀禮疑立之疑,定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散】〔古文〕枚《廣韻》《韻會》蘇旱切《集韻》顙旱切,音傘。,通作散。《易·說卦》風以散之。《禮·曲禮》積而能散。又《公羊傳·莊十二年》散舍諸宮中。《註》散,放也。又《博雅》布也。《廣韻》散,誕也。《增韻》又宂散,閒散。《韻會》不自檢束爲散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散人又惡知散木。《註》不在可用之數。又姓。《書·君奭》有若散宜生。《傳》散氏,宜生名。又酒尊名。《周禮·春官·鬯人》凡疈事用散。《註》漆尊也,無飾曰散。《儀禮·燕禮》酌散西階上。《註》酌散者,酌方壷酒也。《禮·禮器》賤者獻以散。《註》五升曰散。○按《周禮》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