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事真涂炭,寒心剧刺芒

往事真涂炭,寒心剧刺芒

诗句读音
寒心剧刺芒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hán xīnjùcì máng
往事真涂炭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wǎngshì1tú tàn

往事真涂炭,寒心剧刺芒释义

【寒心】戒惧,担心。《逸周书·史记》:“刑始於亲,远者寒心。”《新唐书·王琚传》:“今天下已定,太平专思立功,左右大臣多为其用,天子以元妹,能忍其过,臣窃为殿下寒心。”2.战栗,恐惧。《文选·宋玉<高唐赋>》:“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李善注:“寒心,谓战慄也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辛十四娘》:“夜色迷闷,误入涧谷,狼奔鴟叫,竖毛寒心。”冯德英《苦菜花》第十一章:“突然,隔院传来一声令人寒心的惨叫。”3.伤心或失望痛心。《左传·哀公十五年》:“吴人加敝邑以乱,齐因其病,取讙与阐,寡君是以寒心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嘉遁

【剧】《唐韻》奇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竭切,音屐。《玉篇》甚也。《廣韻》增也,艱也。《王粲·詠史詩》人生各有志,終不爲此移。同知薶身劇,心亦有所施。《註》言三良殉秦穆,皆知死禍甚烈,不得不爲人用也。又戲也。《唐·杜牧·西江懷古詩》魏帝縫囊眞戲劇。又姓。《史記·游俠傳》雒陽有劇孟。又縣名。《集韻》在北海。

【刺芒】上的针状物。亦泛指棘刺。宋王禹偁《回寇密植谢官启》:“目窥星斗之文章,身负刺芒之怵惕。”

【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于兩切《集韻》雨兩切《正韻》羽枉切,王上聲。《說文》之也。《玉篇》行也,去也。《易·履卦》素履往無咎。《書·舜典》帝曰:兪,汝往哉。《禮·曲禮》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。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又《玉篇》古往也。《廣韻》往,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夫易彰往而察來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稽諸往古,制宜於今。又約舉前事曰往往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,風敎固殊焉。又凡以物致人曰往。《曹植·與楊修書》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,相與刊定也。《王羲之帖》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,示致意。又《集韻》於放

【事】〔古文〕叓《唐韻》鉏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仕吏切,音示。大曰政,小曰事。《廣韻》使也,立也,由也。《釋名》事,偉也。偉立也。凡所立之功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六府三事允治。又《詩·小雅》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《註》三公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三事就緒。《註》三農之事也。又奉也。《禮·曲禮》年長以倍。則父事之。又營也,治也。《史記·曹參世家》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,見參不事事。又《廣韻》《類篇》側吏切。事刃,與倳剚同。別見人部倳字註。又《韻補》叶逝支切,音時。《蔡邕詞》帝曰休哉,命公三事。乃耀柔嘉,是式百司。又叶詩紙切,音始。
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
【涂炭】1.比喻极困苦的境遇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有夏昏德,民坠涂炭。”孔传:“民之危险,若陷泥坠火。”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竭股肱於昬主,赴涂炭而不移。”太平天囯汪潭《建天京于金陵论》:“於是龙车光降金陵,日驭威临建业。后舞前歌,出军民於涂炭。”吴晗《朱元璋传》第三章三:“北伐的目的是为了治世安民,是为了拯生民于涂炭。”2.借指陷入灾难的人民。南朝梁沉约《梁鼓吹曲·道亡》:“救此倒悬拯涂炭,誓师刘旅赫灵断。”清吕守曾《经史法戒诗》之十:“治安共説梁天监,南北通和救涂炭。”3.泥淖和炭灰。喻污浊之地。亦谓污浊。《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