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国哭龙衮,悲思动蛮貊
万国哭龙衮,悲思动蛮貊释义
【悲思】1.思念,怅念。汉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序:“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,颇妒,别在长门宫,愁闷悲思。”明李东阳《迁葬志序》:“当其未迁也,悲思怨慕,积懣怫欝不平之情,诚有不得已者。”2.怅惘的情怀。三国魏曹丕《杂诗》之一:“鬱鬱多悲思,緜緜思故乡。”唐李复言《续玄怪录·张老》:“到即千山万水,不復有路。时逢樵人,亦无知张老庄者。悲思浩然而归。”黄侃《效庾子山<咏怀>》:“悄悄发悲思,迟迟步前庭。”
【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孔切,同上聲。《說文》作也。《增韻》動,靜之對。《易·坤卦》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《書·說命》慮善以動,動惟厥時。又《廣韻》出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春,蟄蟲咸動。又搖也。《庾信·夢入內堂詩》日光釵焰動,窗影鏡花搖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弄切,同去聲。《易·繫辭》雷以動之,風以散之。《韻會》凡物自動,則上聲。彼不動而我動之,則去聲。又《集韻》覩孔切,音董。振動,拜也,以兩手相擊而拜。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,蓋古之遺法。
【蛮貊】亦作“蛮貉”。亦作“蛮貃”。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。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。《书·武成》:“华夏蛮貊,罔不率俾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通有》:“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,徙卭筰之货致之东海。”唐岑参《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》诗:“威声振蛮貊,惠化钟华阳。”清俞樾《茶香室丛钞·包顺》:“按包公在当日已名动蛮貊如此。”原注:“指西羌于龙呵归汉,慕包拯名,乞姓包事。”罗正纬《滦州革命纪实初稿》:“蛮貃无知,没我恩德,虏运将絶,腥羶秽朝。”
【万国】各国。《易·乾》:“首出庶物,万国咸寧。”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“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,天子弗振,彼当安所告愬?又何以子万国乎?”唐杜甫《垂老别》诗:“万国尽征戍,烽火被冈峦。”明李梦阳《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》诗:“日月重悬万国朝,雷雨赦过羣方悦。”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以一人之詔旨立宪,宪其所宪,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。”郭沫若《水平线下·到宜兴去》:“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中国,把我们中国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,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。”
【哭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空谷切,音。《說文》哀聲也。从吅,獄省聲。《徐鍇曰》哭聲繁,故从二口。大聲曰哭,細聲有涕曰泣。《玉篇》哀之發聲。《禮·檀弓》歌于斯,哭于斯。
【龙衮】1.天子礼服。上绣龙纹。《礼记·礼器》:“礼有以文为贵者:天子龙衮,诸侯黼,大夫黻。”唐杜甫《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》诗:“五圣联龙衮,千官列雁行。”闻一多《红烛·艺术底忠臣》:“无数的人臣,仿佛真珠攒在艺术之王底龙衮上。”2.古代上公服。《礼记·王制》“制:三公一命卷”汉郑玄注:“卷,俗读也,其通则曰衮。三公八命矣,復加一命则服龙衮,与王者之后同。”孙希旦集解:“卷与衮同,衮冕,九章之服也。三公八命,服鷩冕,加一命则为上公而服衮冕。”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