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霁微行向何处,灞陵原接杏花村

晚霁微行向何处,灞陵原接杏花村

诗句读音
晚霁微行向何处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wǎn jìwēi xíng4hé|hē|hèchǔ|chù
灞陵原接杏花村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bà língyuánjiēxìng huā cūn

晚霁微行向何处,灞陵原接杏花村释义

【晚霁】谓傍晚雪止或雨停,天气晴朗。唐唐彦谦《咏葡萄》:“西园晚霽浮嫩凉,开尊漫摘葡萄尝。”唐司空图《松滋渡》诗之一:“江乡宜晚霽,楚老语丰年。”明文徵明《南楼》诗:“西山开晚霽,返照落窓中。”

【微行】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女执懿筐,遵彼微行,爰求柔桑。”毛传:“微行,墙下径也。”宋苏轼《残腊独出》诗之二:“江边有微行,詰曲背城市。”1.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分,易服出行或私访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始皇为微行咸阳。”裴駰集解引张晏曰:“若微贱之所为,故曰微行也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汉武帝尝微行此亭,见馈亭长妻。”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鲁肃简公宗道为諭德,其居在宋门外……有酒肆在其侧,号仁和,酒有名於京师,公往往易服微行,饮於其中。”清吴伟业《读史偶述》诗之三十:“十万羽林空夜直,
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

【灞陵】本作霸陵。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。汉文帝葬于此,故称。三国魏改名霸城,北周建德二年废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岂知灞陵夜猎,犹是故时将军。”唐李白《忆秦娥》词:“秦楼月,年年柳色,灞陵伤别。”宋晁补之《永遇乐·东皋寓居》词:“只愁恐轻鞍犯夜,灞陵旧路。”清钱谦益《燕市别惠房二老》诗:“龙汉劫中期后会,灞陵回首重依然。”

【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愚袁切,音元。《說文》高平曰原,人所登。《爾雅·釋地》大野曰平,廣平曰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。《禮·月令》孟夏,令野虞出行田原,爲天子勞農。又《前漢·食貨志》農漁商賈四者,衣食之原。《董仲舒傳》道之大,原出於天。《司馬相如傳》爾陿游原。《註》孟康曰:原,本也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原,再也。《疏》重再也。《易·比卦》原筮元永貞。《朱傳》必再筮,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命膳宰曰:末有原。《註》末,勿也。謂所食之餘,不可再進也。《前漢·禮樂

【接】《唐韻》子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卽涉切,音楫。《說文》交也。《廣韻》合也,會也。《易·蒙卦》子克家,剛柔接也。《疏》陽居卦內,接待羣隂。又《晉卦》晝日三接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之接如水。《疏》如兩水相交,尋合而已。又持也,受也,承也。《禮·曲禮》接下承弣。《註》接客手下也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漢興,接秦之弊。又《增韻》接續也,連也。《禮·曲禮》堂上接武。《註》武,迹也。迹相接,謂每移足半躡之。《前漢·西域傳》烏秅國民接手飮。《註》自高山下谿中飮水,故接連其手。又近也。《儀禮·聘禮》賓立接西塾。又捷也。《禮·

【杏花村】1.唐杜牧《清明》诗:“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后因以“杏花村”泛指卖酒处。宋周邦彦《满庭芳·忆钱唐》词:“酒旗渔市,冷落杏花村。”元东湖散人《春日田园杂兴》诗:“小雨杏花村问酒,澹烟杨柳巷巾车。”明高启《五禽言和张水部》:“提胡芦,趣沽酒,杏花村中媪家有。”郁达夫《临平登山记》:“在一条丁字路的转弯角前,并且还有一家青帘摇漾的杏花村--是酒家的雅号,本名仿佛是聚贤楼。”亦省称“杏村”。清孙枝蔚《落花》诗:“杏村惟见酒旗摇,一去繁华不可招。”2.地名。因村多杏花,故称。在今安徽省贵池县城西。向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