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类太极初,混沌但一气

宛类太极初,混沌但一气

诗句读音
混沌但一气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hùn dùndànyī qì
宛类太极初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九魚
拼音: wǎn lèitài jíchū

宛类太极初,混沌但一气释义

【混沌】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、模糊一团的状态。汉班固《白虎通·天地》:“混沌相连,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然后剖判。”《文选·班昭<东征赋>》“谅不登樔而椓蠡兮”李善注引三国魏曹植《迁都赋》:“览乾元之兆域兮,本人物乎上世;纷混沌而未分,与禽兽乎无别。”唐储光羲《仲夏入园中东陂》诗:“暑雨若混沌,清明如空虚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二:“《太始经》云:‘昔二仪未分之时,号曰洪源。溟涬濛鸿,如鸡子状,名曰混沌。’”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混沌未分天地乱,茫茫渺渺无人见。”郭沫若《七里山渠》诗:“相传在昔有盘古,劈开混沌造区宇

【但】《唐韻》徒旱切《韻會》蕩旱切《正韻》徒亶切,音誕。徒也,凡也。又空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民欲祭祀喪紀,而無用者,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。又語辭。猶言特也,也。通作亶。詳前亶字註。又與誕通。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媒但者,非學謾也,但成而生不信。《註》但,詐也。又但馬,一名誕馬,散馬也。《宋書·江夏王義恭傳》平乗誕馬,不過二。《程氏·演繁露》誕馬猶徒馬。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,名坐馬。亦曰引馬,卽但馬也。《遼史》作馬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案切《正韻》杜晏切,音憚。義同。又姓。漢西域都尉但欽,濟隂太守但巴,宋有進士但

【一气】指混沌之气。古代认为是构成天地万物之本原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,而游乎天地之一气。”《晋书·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论》:“王者受图,咸资世德,犹混成之先大帝,若一气之生两仪。”明王廷相《答何粹夫》二:“天地未判之前只有一气而已,一气之中即有阴阳。”清姚鼐《于子颖扬州使院见禹卿》诗:“阴阳有开闔,一气无迁代。”2.指空气。晋方庆《风过箫赋》:“风之过兮,一气之作。”3.指呼吸一次。《晋书·许迈传》:“常服气,一气千餘息。”4.指奏乐首须以气动之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声亦如味,一气,二体,三类

【宛类】秦观《宁浦书事》诗之二:“鱼稻有如淮右,溪山宛类江南。”

【太极】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。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,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,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,是宇宙万物之原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孔颖达疏:“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,元气混而为一,即是太初、太一也。”2.宋代理学家则认为“太极”即是“理”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七五:“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,里面包含阴阳、刚柔、奇耦,无所不有。”清王夫之《张子正蒙注·太和》:“道者,天地人物之通理,即所谓太极也。”3.谓天宫,仙界。三国魏阮籍《咏怀》之七二:“时路乌足争?太极可翱翔。”晋葛
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