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年枝上流莺啭,屏掩春山梦不成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屏掩春山梦不成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píng|bǐngchūn shānmèngbù|fǒuchéng |
万年枝上流莺啭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wàn niánzhī|qíshàng liúyīng zhuàn |
万年枝上流莺啭,屏掩春山梦不成释义
【屏】《正字通》俗屛字。
【春山】1.春日的山。亦指春日山中。唐王维《鸟鸣涧》诗:“人閒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”金元好问《游黄华山》诗:“归来心魄为动荡,晓梦月落春山空。”清陆以湉《冷庐杂识·潘太守诗》:“莫待瀟湘芳草緑,春山处处子规声。”2.春日山色黛青,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。唐李商隐《代董秀才却扇》诗:“莫将画扇出帷来,遮掩春山滞上才。”元吴昌龄《端正好·美妓》套曲:“秋波两点真,春山八字分。”清洪楝园《后南柯·释酗》:“问何时消除芥蔕,终不免愁锁春山未展开。”3.指春神。清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·打春》:“立春日,大兴、宛平县令设案於午
【梦】俗夢字。(夢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莫鳳切《正韻》蒙弄切,蒙去聲。覺之對,寐中所見事形也。《書·說命》夢帝賚子良弼。《詩·小雅》乃占我夢。《周禮·春官·占夢》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凶,一正夢、二噩夢、三思夢、四寤夢、五喜夢、六懼夢。《又》大卜掌三夢之法,一致夢、二觭夢,《註》奇怪之夢、三咸陟。《註》升也,進也,無思慮而有其夢。一作咸夢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昔者莊周夢爲蝴蝶,栩栩然胡蝶也。俄然覺,則蘧蘧然周也。《張子正蒙》夢形閉而氣專于內,夢所以緣舊于習心,飢夢取,飽夢與。又澤名。《書·禹貢》雲土夢作。又《司馬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【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是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征切,音城。《說文》就也。《廣韻》畢也。凡功卒業就謂之成。又平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調人》凡過而殺傷人者,以民成之。《疏》成,平也。非故心殺傷人,故共鄕里和解之也。《詩·大雅》虞芮質厥成。又《左傳·隱六年》鄭人來輸平。《公羊傳》輸平猶墮成也。《文七年》惠伯成之。又終也。凡樂一終爲一成。《書·益稷》簫韶九成。《儀禮·燕禮》笙入三成。《註》三成謂三終也。又善也。《禮·檀弓》竹不成用。《註》成,猶善也。又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八灋五曰官成。註官成,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。又
【万年】1.祝祷之词。犹万岁;长寿。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:“虎拜稽首,天子万年。”郑玄笺:“拜稽首者,受王命策书也。臣受恩无可以报谢者,称言使君寿考而已。”《汉书·王褒传》:“雍容垂拱,永永万年。”《隋书·慕容三藏传》:“十三年,州界连云山响,称万年者三,詔颁郡国,仍遣使醮於山所。”2.极言年代之久远。《鹖冠子·王鈇》:“主无异意,民心不徙,与天合则万年一范。”唐韩愈《元和圣德诗》:“天锡皇帝,为天下主……亿载万年,敢有违者?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一回:“大清江山一统,太平万年。”3.死的婉辞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苟
【枝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章移切《正韻》旨而切,音支。《說文》木別生條也。《徐曰》自本而分,故曰別生。《廣韻》枝柯也。《左傳·隱八年》疏枝布葉分。又散也。《易·下繫》中心疑者其辭枝。又與支通。《詩·大雅》本支百世。左傳作本枝。又支持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諸將懾服,莫敢枝梧。《瓚曰》小柱爲枝,斜柱爲梧。又干支亦作幹枝。《博雅》甲乙爲幹。幹者,日之神也。寅卯爲枝。枝者,月之靈也。又手節曰枝。《孟子》爲長者折枝。《趙岐註》折枝,按摩手節也。又《管子·度地篇》水別于他水,入于大水及海者,命曰枝水。又枝江,縣名。《前漢
【上流】1.河流的上游。一般指距发源地较近的一段河川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秦人毒涇上流,师人多死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甘宁传》:“羽号有三万人,自择选鋭士五千人,投县上流十餘里浅瀨,云欲夜涉渡。”宋范镇《东斋记事·承昭》:“承昭乞纫布囊括土,投上流以塞之,不设板筑,可成巨防。”杨朔《铁骑兵》:“﹝班长他们﹞沿着河朝上走,要找个浅些的地方过河。上流的水更急,总过不去。”2.指河流的上游一带地区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》:“恒水上流有一国。”《南史·宋临川烈王道规传》:“荆州居上流之重,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,故武帝
【莺啭】鸣。唐卢照邻《入秦州界》诗:“花开緑野雾,鶯囀紫巖风。”唐岑参《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》:“鷄鸣紫陌曙光寒,鶯囀皇州春色阑。”清王韬《淞隐漫录·诸晓屏》:“女意故使生闻之,其声嚦嚦,正如鶯囀花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