琬琰攀酬郢,微言鼎饪情

琬琰攀酬郢,微言鼎饪情

诗句读音
微言鼎饪情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十四清
拼音: 1yándǐng rènqíng
琬琰攀酬郢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四十靜
拼音: wǎn yǎnpānchóuyǐng

琬琰攀酬郢,微言鼎饪情释义

【微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非切,音薇。《爾雅·釋詁》幽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知微知彰。《書·大禹謨》道心惟微。又《廣韻》微,妙也。《禮·禮運》德產之致也精微。又《說文》隱行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微行咸陽。又《廣韻》細也。《孟子》乃孔子,則欲以微罪行。又《玉篇》不明也。《詩·小雅》彼月而微,此日而微。又《韻會》衰也。《詩·小雅》式微式微。《箋》微乎微者也。《史記·杞世家》杞小微。又《韻會》賤也。《尚書序》虞舜側微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匿微也。《註》微謂逃藏也。《左傳·哀十六年》白公奔山而縊,其徒微之。《註》

【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魚軒切,平聲。《說文》直言曰言,論難曰語。《周禮·大司樂註》發端曰言,答述曰語。《釋名》言,宣也。宣彼此之意也。《易·乾卦》庸言之信。《書·湯誓》朕不食言。《傳》言已出而反吞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鄕八糾萬民,七曰造言之。《註》譌言惑衆也。《論語》寢不言。《註》自言曰言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貌言華也,至言實也,苦言藥也,甘言疾也。《唐書·徐伯彥傳》言者,德之柄也,行之主也,身之文也。又辭章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事,一曰貌,二曰言。《疏》言者,道其語有辭章也。《禮·曲禮》

【鼎饪】商傅说以调鼎烹饪之事向武丁喻说治国之理。后遂以“鼎飪”喻治理国政或治国的大臣。唐康骈《剧谈录·刘相国宅》:“虽謫居累年,再昇鼎飪,姦邪之口不能掩其善。”《旧唐书·贾耽传赞》:“元靖訏謨,真谓纯儒,手调鼎飪,心运地图。”宋叶适《寄李季章参政》诗:“已著鼎飪利,不共水火争。”典

【情】〔古文〕啨《唐韻》疾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慈盈切,音晴。性之動也。从心靑聲。《董仲舒曰》人欲之謂情。《詩序》六情靜于中,百物盪于外。《白虎通》喜,怒,哀,樂,愛,惡,謂六情。《禮·禮運》何謂人情。喜,怒,哀,懼,愛,惡,欲。七者弗學而能。又情,實也。《論語》上好信,則民莫敢不用情。又叶慈良切,音牆。《韓愈·贈張籍詩》閉門讀書史,淸風戸凉。日念子來游,子豈知我情。 《朱子曰》古人制字,先制得心字,性與情皆从心。性卽心之理,情卽心之用。

【琬琰】、琰圭。《书·顾命》:“弘璧、琬琰在西序。”孔传:“大璧琬琰之圭为二重。”蔡沉集传:“琬琰,圭名。”2.为碑石之美称。唐玄宗《孝经序》:“写之琬琰,庶有补於将来。”宋苏轼《贺林待制启》:“箸书已成,特未写之琬琰;立功何晚,会当收之桑榆。”明张居正《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》:“写诸琬琰,播狼胥瀚海之声;炳若丹青,掩麟阁云臺之美。”3.泛指美玉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吸飞泉之微液兮,怀琬琰之华英。”洪兴祖补注:“琬音宛,琰音剡,皆玉名。”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琬琰之玉,在洿泥之中,虽廉者弗释。”南朝梁刘峻《辨命论》

【攀】《唐韻》普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披班切,盼平聲。引也。《晉語》攀輦卽利而舍。又自下援上也。《莊子·馬蹄篇》鳥鵲之巢,可攀援而闚。《崔駰·達旨》攀台階闚紫闥。或作扳。亦作。

【郢】《唐韻》以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以井切《正韻》庾頃切,音穎。《說文》楚都,在南郡江陵北十里。《公羊傳·宣十二年》邲之戰,子重諫曰:南郢之與鄭,相去數千里。◎按《六書故》云:郢,楚所都,今爲江陵府江陵縣。子西遷郢於鄀,楚考烈王自徙壽春,亦命曰郢。名雖同而地則異也。又《字彙補》節氣名。《管子·幼官篇》十二小郢,十二中郢。又叶以成切,音盈。《應劭·風俗通》干木息偃以籓魏,包胥重繭而存郢。管氏朱絃而三歸,平仲辭邑以濯纓。 或省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