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月催归,春风留住,费尽纱笼烛

晚月催归,春风留住,费尽纱笼烛

诗句读音
费尽纱笼烛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fèijìn|jǐnshā lóngzhú
春风留住平仄:平 平 平 仄
拼音: chūn fēngliú zhù
晚月催归平仄:仄 仄 平 平
拼音: wǎn yuècuīguī

晚月催归,春风留住,费尽纱笼烛释义

【尽】《正字通》俗盡字,詳皿部盡字註。(盡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慈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在忍切,秦上聲。《說文》器中空也。《小爾雅》止也。《玉篇》終也。《廣韻》竭也。《集韻》悉也。《易·繫辭》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去惡莫如盡。《穀梁傳·定十年》孔子歷階而上,不盡一等。《禮·曲禮》君子不盡人之歡。《中庸》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。《史記·禮書》明者,禮之盡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欲雖不可盡,可以近盡也。《註》適可而止也。又《韓鄂歲華紀麗》大酺小盡。《註》月三十日爲大盡,二十九日爲小盡。又姓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又《

【纱笼】纱制灯笼。唐白居易《宿东亭晓兴》诗:“温温土炉火,耿耿纱笼烛。”宋高观国《御街行·赋轿》词:“归来时晚,纱笼引道,扶下人微醉。”元张子坚《得胜令》曲:“锦衣搭白马,纱笼照道行。”清纳兰性德《生查子》词:“独夜背纱笼,影著纤腰画。”2.谓以纱蒙覆贵人、名士壁上题咏的手迹,表示崇敬。典出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起自寒苦》:“王播少孤贫,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,随僧斋飡。诸僧厌怠,播至,已饭矣。后二纪,播自重位出镇是邦,向之题已碧纱幕其上。播继以二絶句曰:‘……二十年来尘扑面,如今始得碧纱笼。’”后用作诗文出众的赞词

【烛】《集韻》持中切,音蟲。旱灼也。本作爞。或省。通作蟲。 《字彙》俗作燭字。非。(燭)《唐韻》之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朱欲切,音囑。《說文》庭燎火燭也。《廣韻》燈燭。《禮·曲禮》燭至起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烜氏》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。又《玉篇》照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日月所燭,莫不率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四時和謂之玉燭。《註》道光照也。《梁書·文帝紀》太平玉燭,爾乃議之。又《楚辭·天問》日出不到燭龍何燿。又星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燭星,狀如太白,其出也不行,見則滅,如星非星,如雲非雲,名曰歸邪。歸邪出,必有歸國者。漢元鳳四年

【春风】春天的风。战国楚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寤春风兮发鲜荣,絜斋俟兮惠音声。”唐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春风多厉,强饭为嘉。”张天翼《春风》:“春风是平等待人的。无论大小,一律要吹到春风的。”2.喻恩泽。三国魏曹植《上责躬应诏诗表》:“伏惟陛下德象天地,恩隆父母,施畅春风,泽如时雨。”清钱谦益《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》:“因亲以及亲,使海隅之枯木,咸被春风。”3.喻融和的气氛。陶行知《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》:“视察员到时,不是带来恐怖,而是带来春风。”4.比喻教益;教诲。参见“春风化雨”。5.形容喜

【留住】1.等待。汉陈琳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边城多健少,内舍多寡妇,作书与内舍,便嫁莫留住。”2.宋元时一种泛用的市井青年名字。宋周密《武林旧事·乾淳奉亲》:“上诣德寿宫恭请两殿往浙江亭观潮……市井弄水人有如僧儿、留住等凡百餘人,皆手持十幅綵旗,踏浪争雄。”元王晔《桃花女》楔子:“单则我家有个孩儿,唤做‘石留住’,今年二十岁了。”

【晚月】夜月。唐沉佺期《七夕曝衣篇》:“朝霞散彩羞衣架,晚月分光劣镜臺。”

【催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倉回切,音崔。促也,迫也。 本作趣,古有趣無催,催促皆後人所增。催趣同聲,實一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