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玉妃来遣目迷,缟裙练帨颤鸾篦

万玉妃来遣目迷,缟裙练帨颤鸾篦

诗句读音
缟裙练帨颤鸾篦平仄:仄 平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gǎoqúnliàn shuìchàn|zhànluán bì
万玉妃来遣目迷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二齊
拼音: wàn yùfēi|pèiláiqiǎnmùmí

万玉妃来遣目迷,缟裙练帨颤鸾篦释义

【缟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考切,音杲。《說文》鮮色也。《博雅》練也。《小爾雅》繒之精者曰縞。《書·禹貢》闕篚纖縞。《傳》縞,白繒。《詩·鄭風》縞衣綦巾。《傳》縞衣,白色男服。《禮·檀弓》祥而縞。《疏》縞,謂縞冠。又《玉藻》縞冠素紕,旣祥之冠也。《疏》縞是生絹又。《王制》殷人哻而祭,縞衣而養老。《註》殷尚白,而縞衣裳。《戰國策》强弩之末,不能穿魯縞。《前漢·地理志註》縞,鮮支也,卽今所謂素者也。又《廣韻》古到切《集韻》居號切,音誥。義同。

【裙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渠云切《集韻》衢云切,音羣。《說文》下裳也。《釋名》裙,羣也,連接裾幅也。《張華·白紵歌》羅裙飄颻昭儀光。又中裙,近身衣也。《史記·萬石君傳》取親中裙厠牏身自浣滌。又鼈甲邊曰裙。《五代史補》僧謙光有才辨,飮酒食肉。嘗云:但願鵞生四掌,鼈留兩裙足矣。 《韻會》本作帬。《類篇》作裠。

【练帨】韩愈《李花》诗之二:“长姬香御四罗列,縞裙练帨无等差。”

【颤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膳切,音戰。《玉篇》頭不正也。又《廣韻》四支寒動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尸連切,音羶。《集韻》謂審於氣臭也。《莊子·外物篇》鼻徹爲顫。《音義》顫,舒延反。

【鸾篦】鸾凤形的篦梳。唐李贺《秦宫诗》:“鸞篦夺得不还人,醉睡氍毹满堂月。”王琦汇解:“鸞篦,必以鸞形象之也。”叶葱奇注:“‘鸞篦’,以象牙或玳瑁製成鸞形的篦子。”宋秦观《江城子》词:“玉笙度颤鸞篦。落花飞,为谁吹。”明郑若庸《玉玦记·祝寿》:“蓬壶上鹤算齐翻,绣幌内鸞篦初整。”

【万玉】1.指百官。唐高若思《劝封禅表》:“徵万玉以警途,詔八神而弭策。”唐张说《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》:“警蹕干戈捧,朝宗万玉趋。”元本高明《琵琶记·新进士宴杏园》:“看奎光飞躔紫宫,光摇万玉班中。”2.比喻众多色泽如玉之物。宋王安石《甘棠梨》诗:“爱其凌秋霜,万玉悬磊砢。”宋真德秀《陈慧父竹坡诗稿》:“万玉兮森森,清风兮满林。”

【来】〔古文〕徠《廣韻》落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才切,賴平聲。至也,還也,及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。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又《公羊傳·隱五年》公觀魚於棠,登來之也。《註》登讀爲得,齊人謂求得爲登來。又玄孫之子曰來孫。又麥名。《詩·周頌》貽我來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作飴我釐麰。亦作。又呼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來瞽令臯舞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洛代切,音賚。撫其至日來。《孟子》放勳曰:勞之來之。又叶鄰奚切,音離。《詩·邶風》莫往莫來,悠悠我思。《素問》恬澹虛無,眞氣從之。精神守內,病安從來。又叶郞

【遣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去演切《正韻》驅演切,音繾。《說文》縱也。《廣韻》送也。《儀禮·旣夕》書遣于策。《註》遣,猶送也。又《正韻》祛也,逐也,發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姜氏與子犯謀,醉而遣之。《前漢·孔光傳》遣歸故郡。又《廣韻》去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詰戰切,繾去聲。《廣韻》人臣賜車馬曰遣車。《正韻》將葬而祭曰遣奠。旣祭,乃包牲體,載之以車,隨柩而行,曰遣車。《禮·檀弓》遣車一乗。《註》人臣賜車馬者,乃得有遣車。

【目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莫六切,音牧。《說文》人眼,象形,重童子也。《春秋元命苞》肝之使也。《韓詩外傳》心之符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氣之淸明者也。易說卦離爲目。《註》南方之卦,主視。故爲目。《書·舜典》明四目。《註》廣四方之視,以決天下壅蔽。又《博雅》視也。凡注視曰目之。《史記·丞相世家》平去楚,渡河,船人疑其有金,目之。又動目以諭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范增數目羽擊沛公。又含怒側視也。《周語》國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又《小爾雅》要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簭人掌三易,以辨九簭之名,四曰巫目。《疏》是要目之事。又見

【迷】《唐韻》莫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緜披切《正韻》綿兮切,音麛。《說文》惑也。《易·坤卦》先迷後得。《書·舜典》烈風雷雨弗迷。《詩·小雅》俾民不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