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转歌喉一串珠,玉人花貌更清姝

宛转歌喉一串珠,玉人花貌更清姝

诗句读音
宛转歌喉一串珠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wǎn zhuǎn1hóuyī chuàn zhū
玉人花貌更清姝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yù rénhuā màogēng|gèngqīng shū

宛转歌喉一串珠,玉人花貌更清姝释义

【宛转】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椎拍輐断,与物宛转,舍是与非,苟可以免。”成玄英疏:“宛转,变化也。復能打拍刑戮,而随顺时代,故能与物变化而不固执之者也。”《文子·守无》:“屈伸俯仰,抱命不惑而宛转,祸福利害,不足以患心。”清俞樾《茶香室续钞·明人押字之式》:“故京师有卖花字者,随人意欲,必有宛转藏顿。”2.回旋;盘曲;蜿蜒曲折。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逢纷>》:“揄扬涤盪漂流陨往触崟石兮,龙邛脟圈繚戾宛转阻相薄兮。”王逸注:“言水得风则龙邛繚戾与险阻相薄,不得顺其流性也。”明袁凯《杨白花》诗:“杨白花,飞入深宫里,宛转

【歌】〔古文〕可哥《唐韻》古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何切,音柯。《說文》詠也。《徐曰》長引其聲以詠也。《釋名》人聲曰歌。歌者,柯也。以聲吟詠上下,如草木有柯葉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兗冀言歌,聲如柯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。《正義曰》直言不足以申意,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。《禮·樂記》詩言其志也,歌詠其聲也。《又》歌之爲言也,長言之也。言之不足,故長言之。又曲合樂也。《詩·魏風》我歌且謠。《傳》曲合樂曰歌,徒歌曰謠。《疏》正義曰:謠旣徒歌,則歌不徒矣,故曰曲合樂曰歌。歌謠對文如此,散則歌爲總名,未必合樂也

【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鉤切,音侯。《說文》咽也。《左傳·文十一年》富父終甥摏其喉。又《詩·大雅》出納王命,王之喉舌。《傳》喉舌,冢宰也。又《古音餘》喉載虞韻,音胡。《集韻》或作睺。

【一串珠】歌声圆转,有如一串明珠。唐白居易《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》之三:“何郎小妓歌喉好,严老呼为一串珠。”汉

【玉人】雕琢玉器的工人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玉人》:“玉人之事。”贾公彦疏:“云玉人之事者,谓人造玉瑞、玉器之事。”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和之璧,井里之厥也。玉人琢之,为天子寳。”宋刘克庄《江西诗派序·吕紫微》:“余以宣城诗巧之如锦工机锦,玉人琢玉,极天下之巧妙。”2.玉雕的人像。晋王嘉《拾遗记·蜀》:“河南献玉人,高三尺。”《北史·隐逸传·崔赜》:“蓝田令王曇於蓝田山得一玉人,长三四寸,著大领衣,冠幘。”3.容貌美丽的人。《晋书·卫玠传》:“﹝玠﹞年五岁,风神秀异……总角乘羊车入市,见者皆以为玉人,观之者倾都。”南朝宋

【花貌】美丽的容貌。唐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中有一人字太真,雪肤花貌参差是。”唐吕岩《题广陵妓屏》诗之一:“他年鹤髮鸡皮媪,今日玉颜花貌人。”
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
【清姝】清平山堂话本·简贴和尚》:“多艷丽,更清姝,神仙标格世间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