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曾拟议,早隔大千

未曾拟议,早隔大千

诗句读音
未曾拟议平仄:仄 平 仄 仄
拼音: wèi zēngnǐ yì
早隔大千平仄:仄 平 仄 平
拼音: zǎogédà qiān

未曾拟议,早隔大千释义

【未曾】不曾。《墨子·亲士》:“缓贤忘事,而能以其国存者,未曾有也。”唐韩愈《辛卯年雪》诗:“生平未曾见,何暇议是非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一回:“依我看来,驾驶的人并未曾错,只因两个缘故,所以把这船就弄的狼狈不堪了。”冰心《冬儿姑娘·我们太太的客厅》:“我们的先生愕然了,从来未曾受过这样的温存!”

【拟议】1.揣度议论。多指事前的考虑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拟之而后言,议之而后动,拟议以成其变化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议对》:“夫动先拟议,明用稽疑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五九:“只今眼下便是用功处,何待拟议思量与辨论是非,讲究道理不同。”清黄宗羲《四明山九题考》:“陆皮未尝亲至,止凭遗尘之言,凿空拟议。”2.比拟。《晋书·文苑传·左思》:“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……至若此赋,拟议数家,傅辞会义,抑多精致。”唐韩愈《为裴相公让官表》:“以今準古,拟议非伦。”元刘壎《隐居通议·诗歌一》:“杜少陵诗,自与造化同流,孰可拟议

【早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皓切,遭上聲。《說文》晨也。又先也。《易·坤卦》由辨之不早辨也。又與皁同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徒》宜皁物。《註》皁物,柞、栗之屬。《釋文》皁音早。本或作早。 《說文》作。从日在甲上。

【隔】《唐韻》古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各核切《正韻》各頟切,音膈。《說文》障也。《玉篇》塞也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防隔內外。《前漢·常惠傳》欲隔絕漢。又通作鬲。《荀子·大略篇》鬲如也。《註》謂鬲絕於上。《史記·大宛傳》鬲漢道焉。《前漢·薛宣傳》西州鬲絕。又《陸厥與沈約書》一家之文,工拙壤鬲。又《韻會小補》叶訖得切,音祴。《柳宗元·懲咎賦》讒妬結而不戒兮,猶斷斷於所執。勢危疑而多詐兮,逢天地之否隔。○按正字通引柳賦云,質韻音屹,固非。而韻會小補叶訖得切,亦謬。得在職韻,執在緝韻,職緝不相通,以隔叶執,不當作訖得切。又

【大千】界”的省称。晋道恒《释驳论》:“故神暉一震,则感动大千。”宋苏轼《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》诗:“忽登最高塔,眼界穷大千。”赵朴初《满庭芳·为人民大会堂作》词:“气吞大千,天安门外,泰岱壮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