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此真迹最奇绝,萧梁开皇有遗踪

惟此真迹最奇绝,萧梁开皇有遗踪

诗句读音
惟此真迹最奇绝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wéicǐzhēn jìzuìqí jué
萧梁开皇有遗踪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xiāo liángkāihuángyǒu|yòuyí zōng

惟此真迹最奇绝,萧梁开皇有遗踪释义

【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以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夷隹切,音維。《說文》凡思也。从心隹聲。《玉篇》有也,爲也,謀也,伊也。又語辭也。《毛晃曰》有是惟之惟,書濟河惟兗州之類。有思惟之惟,書視遠惟明,詩載謀載惟之類。有惟獨之惟。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。又姓。又《正韻》無非切,音微。義同。◎按《說文》从心隹聲,則梁韻弋隹切,唐韻以追切,宋韻夷隹切,切喩母也。獨正韻竟作無非切,則切微母矣。
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
【真迹】见“真迹”。亦作“真跡”。亦作“真蹟”。出自书画作者本人的手笔。唐张怀瓘《书断·购<兰亭序>》:“辨才熟详之,曰:‘是即是矣,然未佳善也,贫道有一真迹,颇是殊常。’翼(萧翼)曰:‘何帖?’辨才曰:‘兰亭。’翼笑曰:‘数经离乱,真迹岂在,必是响搨伪作耳。’”唐王建《宫词》之十二:“真跡进来依字数,别收锁在玉函中。”宋宋敏求《春明退朝录》卷下:“秘府书画,予尽得观之,二王真蹟内三两卷,有陶穀尚书跋尾者,尤奇。”清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“董元宰临二王帖一卷……董字极佳,真跡无疑。”马南邨《燕山夜话·由张飞的书

【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祖外切,音醉。《說文》犯而取也。又《玉篇》聚也。《公羊傳·隱元年》會,猶最也。《註》最,聚也。最之爲言聚,今聚民曰投最。又《廣韻》極也。《史記·周勃世家》攻槐里好畤最。《註》於將率之中功爲最。《後漢·崔寔傳》常爲邊最。《註》最爲第一。又《史記·周勃世家》定上谷十一縣,右北平十六縣,遼西、遼東二十九縣,漁陽二十二縣,最。《註》索隱曰:最,都凡也,謂總舉其攻戰克獲之數也。又《前漢·敘傳》猶無益於殿最。《註》殿,負也。最,善也。《後漢·百官志》卽奏其殿最,而行賞罰。《註》課第長吏不稱職者

【奇绝】。晋陶潜《和郭主簿》诗之二:“陵岑耸逸峯,遥瞻皆奇絶。”宋欧阳修《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》:“由此而上泝江湍,入三峡,险怪奇絶,乃可爱也。”清厉鹗《东城杂记·锺馗图》:“不惟诗画奇絶,而郑君之友道,有足取焉。”陈毅《飞越喀喇昆仑山喜赋》诗:“朝阳东出,光景奇絶。”

【萧梁】朝梁。因梁朝皇室姓萧,故史称萧梁。明道衍《京口览古》诗:“萧梁事业今何在?北固青青客倦看。”清周亮工《从山后倒入无想寺与僧惺悟》诗:“欲踏高巖看石臼,休捫古碣话萧梁。”

【开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苦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哀切,音侅。《說文》張也。《廣韻》解也。《韻會》啟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闢也。又《五音集韻》通也。《易·乾卦疏》亨通也。會合萬物,令使開通而爲亨也。又發也。《禮·學記》故君子之敎喻也。開而勿達。《註》開謂發頭角。《疏》但爲學者,開發大義頭角而已。又釋也。《易·乾坤卦文言疏》諸卦及爻,皆從乾坤而出,故特作文言,以開釋之。《書·多方》殄戮多罪,亦克用勸,開釋無辜,亦克用勸。又《韻會》條也。又始也。《後漢·馮衍傳》開歲發春兮,百卉含英。《註》開、發,皆始也。《禮·檀弓》曩者爾

【有】〔古文〕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
【遗踪】”。亦作“遗踪”。犹遗迹。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眺华岳之阴崖,覿高掌之遗踪。”《宋书·傅亮传》:“钻光灯而散袠,温圣哲之遗踪。”唐李群玉《秋怨》诗:“岁暮空太息,年华逐遗踪。”明冯梦龙《量江记·月夜量江》:“六朝旧恨寒山碧,三国遗踪晚树苍。”鲁迅《集外集·<奔流>编校后记》:“我们自然并不是要继《新青年》的遗踪,不过为追怀这曾经震动一时的巨人起见,也翻了几篇短文,聊算一个纪念。”参见“遗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