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晋诗人

“魏晋诗人有哪些,魏晋有哪些诗人?魏晋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魏晋诗人!”

郭璞简介

郭璞(277-324),字景纯,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县)人。

他好经术,博学有高才,通古文奇字,长于阴阳历算卜筮之术。

西晋流亡,他随晋室南渡,是南渡之际的重要作家。

他的著作很多,曾注释过《尔雅》、《方言》、《穆天子传》、《山海经》等书,辞赋是东晋之冠,诗留传下耒二十二首。

《游仙诗》十四首是他的代表作。

这种《游仙诗》并非写想象中的神仙境界,而近似阮籍的《咏怀》。

《诗品》所谓「乃是坎咏怀,非列仙之趣也」。

他的《游仙诗》文采华茂,善于抒情,比当时「平淡寡味」的玄言诗在艺术上要高得多。

有《郭弘农集》二卷。

左思简介

左思(250-350)字太冲,齐国临淄(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)人。

他父亲左熹曾做过太原相。

曾任太守、殿中侍御史等官。

他幼年天资迟钝,学书学琴都不成。

但他很用功,能文章,辞藻壮丽。

他貌寝口讷,不好交游,仕进不得意,唯以著作为事。

曾以十年的时间写成《三都赋》,轰动当时,都下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。

左思的功业心很强,但当时士族门阀制度已经形成,仕进的门径被士族所把持,出身寒微的人只能耻居下位。

他的才能、抱负不得施展,便发而为诗。

所以揭露寒门出身的知识分子和士族门阀之间的矛盾,抒写自己功业未遂的情怀和对士族权贵的蔑视,就构成了他的诗的主题。

他的诗意气豪迈,语言简劲,绝少雕琢。

今天保存的很少,只有《文选》和《玉台新咏》所收的部分诗赋,其中诗十四首,以《咏史》和《娇女》最有名。

谢灵运简介

谢灵运(385-433),陈郡阳夏(今河南省太康县)人,世居会稽(今浙江省绍兴县)。

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。

谢玄死后,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袭爵康乐公,因称谢康乐。

四二○年宋高祖刘裕代晋后,谢灵运降公爵为侯,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临川内史等职。

他「自谓才能宜参权要」,但却不被重用,所以对刘宋王朝心怀不满。

谢灵运为人奢豪放纵,一向寄情山水,不恤政事,游娱宴集,夜以继日。

元嘉十年因谋反获罪被杀。

谢灵运是晋、宋之际的著名山水诗人。

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、描绘自然景物,多有形象鲜明、意境优美的佳句。

可是从全篇来看,往往是在结尾时落入玄言佛理的旧套,情调消极颓废,缺乏社会内容。

而且语言有时过于雕琢,所以往往比较晦涩。

但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,开始从题材上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,对南朝和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。

作品有《谢康乐集》(明焦竑本)。

黄节的《谢康乐诗注》就是根据焦竑本中的诗歌部分编注的。

曹植简介

曹植(192-232),字子建,曹操的儿子,曹丕的弟弟,是建安时期最有才华的诗人。

早期很受其父的宠爱,几乎被立为太子,因而受到其兄曹丕的嫉恨。

曹丕即位后,曹植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与迫害,几次被贬爵移封。

曹丕死,曹叡即位后,曹植曾多次上书,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,但都未能如愿。

最后在困顿苦闷中死去,年仅四十一岁。

曹植的生活和创作,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。

前期作品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对于建功立业的热烈向往,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。

后期作品则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,表现了自己受压抑,有志不得伸的悲愤情绪,对我们认识曹魏王朝,认识被「忠孝仁义」纱幕遮盖着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冷酷凶残,有一定的价值。

曹植的诗歌艺术成就较高,《诗品》说它「骨气奇高,词采华茂,情兼雅怨,体被文质」。

同时,曹植又是最早的注意声律的人,他的作品多声调和谐,韵节响亮。

清代沈德潜曾说:「子建诗五色相宣,八音朗畅」,对五言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。

他的章表辞赋也很著名,都洋溢着非凡的才气。

作品有《曹子建集》。

诗歌注本以黄节的《曹子建诗注》较为详备。

曹丕简介

曹丕(187-226),字子桓,曹操的儿子。

公元二二○年代汉称帝,即历史上所说的魏文帝。

曹丕继承其父曹操的事业,在经营国家、发展中原地区的生产方面,也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;但他维护豪族利益,建立了所谓「九品中正法」,为自此以后四、五百年间腐朽反动的士族门阀制度开了头,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很坏的。

曹丕与其父曹操、其弟曹植都喜爱文学,都是建安时期文学方面的积极创作者和热心提倡者。

曹丕诗文的风格悲婉凄清、低回纤弱。

《文心雕龙》曾说「魏文之才,洋洋清绮」,沈德潜曾说「子桓诗有文士气」,大约都是指的这个意思。

总的说来,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不如其父与其弟。

但就论说文而言,曹丕的成就比其弟曹植为高,有名的《典论·论文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专篇著作。

曹丕的著作有辑本《魏文帝集》,诗歌注本以黄节的《魏文帝诗注》略为详备。

陶渊明简介

陶渊明(365-427),一名潜,字元亮,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市西南)人,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。

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,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,祖父陶茂、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。

县令一类的官。

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。

不过到了他的时代,家境已经衰落,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。

他处在一个晋、宋易代的时期,政治的黑暗,阶级斗争的尖锐,民族矛盾的激化,都深深地影响着他。

他青年时期怀有大志,但是后来和黑暗现实一接触,便使这种思想发生了变化。

中年时期为饥寒所迫,曾做过几任小官。

晚年时期完全过着躬耕的生活。

陶渊明的作品,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,散文六篇,辞赋两篇。

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,即所谓「田园诗」。

这些诗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理想、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,反映了他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。

正象鲁迅所说:「可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」(《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》)。

他不但有「悠然见南山」的一面,还有「金刚怒目」式的一面。

他歌咏了那些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失败而不屈的英雄,赞扬了那些壮烈牺牲的人物。

张翰简介

张翰,西晋文学家,字季鹰,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。

吴郡吴县(今苏州)人。

生卒年不详,葬于芦墟二十九都南役圩。

张翰性格放纵不拘,时人比之为阮籍,号“江东步兵”。

齐王执政,辟为大司马东曹掾,见祸乱方兴,以秋风起思吴中菰菜、莼羹、鲈鱼为由辞官而归。

向秀简介

向秀(约227-272),字子期,河内怀(今河南武徙西南)人。

魏晋竹林七贤之一。

官至黄门侍郎、散骑常侍。

曾注《庄子》。

繁钦简介

繁钦(?-218)字休伯,东汉颖川(今河南禹县)人。

曾任丞相曹操主簿,以善写诗、赋、文章知名于世。

陆机简介

陆机(261-303)字士衡,吴郡(今江苏苏州)人。

出身于东吴的大世族地主家庭,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,父陆抗是吴国大司马。

吴亡之后,他与弟弟陆云到洛阳,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。

晋惠帝太安二年(三○三),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顒起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,任命他为后将军、河北大都督。

战败,在军中遇害,年四十三。

陆机的诗名重当时。

现存的共一○四首,入洛之前,多抒发国破家亡之慨,入洛之后,多叙述人生离合之情。

但总的倾向是内容空泛,感情贫乏。

他的乐府、拟古诸诗,多规仿前人体格,词句工丽,间用排偶,实开宋、齐以后形式主义的诗风。

他的赋和文,多抒发自己的感触和体会,但内容仍不够深厚。

有《陆士衡集》,又近人郝立权撰有《陆士衡诗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