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晋诗人

“魏晋诗人有哪些,魏晋有哪些诗人?魏晋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魏晋诗人!”

刘琨简介

刘琨(二七一──三一八),字越石,中山魏昌(今河北省无极县东北)人。

他出身于大官僚家庭,少年时即以雄豪著名,好老庄之学。

晋怀帝永嘉元年他出任并州刺史,愍帝建兴二年拜大将军,建兴三年又官至司空。

曾多次和刘聪、石勒作战,失败后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,谋划讨伐石勒共扶晋室,不料竟被段匹磾所杀,年四十八。

他是一个贵族阶级的爱国者,他的理想是匡扶晋室。

在外族入侵的情况下,辗转于北方抗敌。

但由于他「素豪奢,嗜声色」,并且「善于怀抚,而短于控御。

」(《晋书·刘琨传》)所以在功业上没有什么建树。

现在仅存的三首诗:《扶风歌》、《答卢谌》、《重赠卢湛》都是在北方抗敌时写的。

笔调清拔,风格悲壮,在晋诗中独具特色。

陆机简介

陆机(261-303)字士衡,吴郡(今江苏苏州)人。

出身于东吴的大世族地主家庭,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,父陆抗是吴国大司马。

吴亡之后,他与弟弟陆云到洛阳,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。

晋惠帝太安二年(三○三),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顒起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,任命他为后将军、河北大都督。

战败,在军中遇害,年四十三。

陆机的诗名重当时。

现存的共一○四首,入洛之前,多抒发国破家亡之慨,入洛之后,多叙述人生离合之情。

但总的倾向是内容空泛,感情贫乏。

他的乐府、拟古诸诗,多规仿前人体格,词句工丽,间用排偶,实开宋、齐以后形式主义的诗风。

他的赋和文,多抒发自己的感触和体会,但内容仍不够深厚。

有《陆士衡集》,又近人郝立权撰有《陆士衡诗注》。

潘岳简介

潘岳(247-300)字安仁,荣阳中牟(今河南省中牟县东)人。

少年时即有奇童之称,二十岁时才名已很卓著。

他热心做官,但不得意。

他品格卑污,晋惠帝时,和一些文人名士趋附权臣贾谧。

赵王司马伦辅政时,他被赵王的亲信孙秀害死,成为西晋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牺牲品。

他和陆机齐名,是当时士族门阀的代表作家,也是当时形式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。

他的诗以写哀吊内容见长,代表作是《悼亡诗》三首。

他又善长写「哀谏之文」,象《怀旧赋》、《寡妇赋》等,都以善叙哀情著称。

今传《潘黄门集》一卷。

刘桢简介

刘桢(?-217),字公干,东平宁阳(今山东宁阳县)人。

曹操为丞相,辟为椽属。

也是「建安七子」之一。

他的诗注重气势,不讲究辞藻,锺嵘说他的诗「仗气爱奇,动多振绝,真骨凌霜,高风跨俗。

但气过其文,雕润恨少。

然自陈思以下,桢称独步」(《诗品》)。

评价是很高的。

但今天能看到的作品,只有十五首,而且也看不出有多少高人之处。

作品有辑本《刘公干集》。

嵇康简介

嵇康(223-262),字叔夜,谯郡铚(今安徽省宿县西)人,是三国后期曹魏的著名才学之士。

曾做过中散大夫,故后人又常称之为嵇中散。

为人刚直简傲,精通乐理,崇尚老庄,好言服食养生之事。

他对当时司马氏倾夺曹氏政权,易代在即的形势,愤激不平,义形于色。

他蔑弃司马氏所提倡的虚伪礼教,而与以纵酒颓放为名的阮籍,刘伶等七人为友,时人谓之「竹林七贤」。

嵇康这种言论和表现是司马氏所不能容的,故终于被诬陷而死。

关于嵇康的诗文,刘解说他「兴高而采烈」;钟嵘说他「讦直露才,伤渊雅之致」,意思大约是锋芒太露,不合温柔敦厚之道,但同时又说他「托喻清远,未失高流。

」总的看来,嵇康诗的成就不如文章。

作品有《嵇中散集》。

注本以戴名扬的《嵇康集校注》较为详备。

孔融简介

孔融(153~208)中国东汉文学家。

建安七子之一。

孔子第二十世孙。

字文举。

鲁国(今山东曲阜)人。

28岁时辟为司徒尉。

灵帝时举为侍御史,董卓专权时转为北海相,故世称孔北海。

曹操迎献帝入都许昌时,为将作大匠,迁少府,故又世称孔少府。

为人恃才负气,在政治上反对曹操专权,常以讥嘲文笔向曹操发难。

又常表现出一种反儒教反潮流的精神风貌,被视为汉末孔府中的「奇人」。

建安十三年(208)被曹操枉状构罪,下狱弃市。

孔融是建安七子中的最长者。

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,有《与曹公论盛孝章书》和《荐祢衡表》。

《与曹公论盛孝章书》作于建安九年,实是一封讽谕曹操解救被孙权围困的盛孝章的信。

信中从交友和求贤两个方面强调了援救盛孝章的意义,力劝曹操弘扬友道、为国招贤,运用他挟天子令诸侯的权力地位来搭救盛孝章。

文章词情恳切,感情真挚,是他所以能够说服曹操的重要因素。

孔融著述,原有集,已散佚。

明代张溥辑有《孔少府集》,收入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。

郭璞简介

郭璞(277-324),字景纯,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县)人。

他好经术,博学有高才,通古文奇字,长于阴阳历算卜筮之术。

西晋流亡,他随晋室南渡,是南渡之际的重要作家。

他的著作很多,曾注释过《尔雅》、《方言》、《穆天子传》、《山海经》等书,辞赋是东晋之冠,诗留传下耒二十二首。

《游仙诗》十四首是他的代表作。

这种《游仙诗》并非写想象中的神仙境界,而近似阮籍的《咏怀》。

《诗品》所谓「乃是坎咏怀,非列仙之趣也」。

他的《游仙诗》文采华茂,善于抒情,比当时「平淡寡味」的玄言诗在艺术上要高得多。

有《郭弘农集》二卷。

曹操简介

 

曹操(155-220),即魏武帝。

三国时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诗人。

字孟德,小名阿瞒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市)人。

初举孝廉,任洛阳北部尉,迁顿丘令。

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,逐步扩充军事力量。

初平三年(公元192年),为衮州牧,分化、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,编为"青州兵"。

建安元年(196年),迎献帝都许(今河南许昌)。

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,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。

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,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。

建安十三年,进位为丞相,率军南下,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。

封魏王。

子曹丕称帝,追尊为武帝。

他在北方屯田,兴修水利,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,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;用人唯才,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,抑制豪强,加强集权。

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。

精兵法,著《孙子略解》、《兵书接要》等书。

善诗歌,《蒿里行》、《观沧海》等篇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。

散文亦清峻整洁。

傅玄简介

傅玄(二一七──二七八),字休奕,北地泥阳(今甘肃宁县东南)人。

幼年孤贫,博学能文,勤于著述。

司马炎作晋王时,命他作常侍。

司马炎篡位后,又命他作谏官。

后来迁侍中,转司隶校尉。

历史记载他任职期间,「性刚劲亮直」,使奸佞慑伏。

他精通音乐,诗歌以乐府见长,其中不少是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,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。

现存诗六十余首,著有《傅子》内外篇。

曹植简介

曹植(192-232),字子建,曹操的儿子,曹丕的弟弟,是建安时期最有才华的诗人。

早期很受其父的宠爱,几乎被立为太子,因而受到其兄曹丕的嫉恨。

曹丕即位后,曹植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与迫害,几次被贬爵移封。

曹丕死,曹叡即位后,曹植曾多次上书,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,但都未能如愿。

最后在困顿苦闷中死去,年仅四十一岁。

曹植的生活和创作,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。

前期作品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对于建功立业的热烈向往,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。

后期作品则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,表现了自己受压抑,有志不得伸的悲愤情绪,对我们认识曹魏王朝,认识被「忠孝仁义」纱幕遮盖着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冷酷凶残,有一定的价值。

曹植的诗歌艺术成就较高,《诗品》说它「骨气奇高,词采华茂,情兼雅怨,体被文质」。

同时,曹植又是最早的注意声律的人,他的作品多声调和谐,韵节响亮。

清代沈德潜曾说:「子建诗五色相宣,八音朗畅」,对五言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。

他的章表辞赋也很著名,都洋溢着非凡的才气。

作品有《曹子建集》。

诗歌注本以黄节的《曹子建诗注》较为详备。

车胤简介

车胤(约333~约401)字武子,东晋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(今湖北公安曾埠头乡)人。

自幼聪颖好学,家境贫寒,常无油点灯,夏夜就捕捉萤火虫,用以照明夜读,学识与日俱增。

历任中书侍郎、侍中、国子监博学、骠骑长史、太常、护军将军、丹阳尹、吏部尚书。

为人公正、不畏强权,后被会稽王司马道子世子元显逼令自杀,死后追谥忠烈王。

曾祖车浚,为三国吴会稽太守,以郡饥求赈,为孙皓以欲树私恩罪所杀。

父名育,是南平太守王胡之的主簿。

车胤少时聪颖诚实,勤学不倦,乡贤曾称赞:“此子当大兴卿门”,但家里贫穷,常无油点灯照读。

夏天夜里,他用织物做成囊袋,内装萤火虫,借萤光读书。

这就是《三字经》上“如囊萤”的故事。

他长大成人后,以博学多才、聪明英俊而称誉乡里。

车胤还是大书法家,有亲笔墨迹《三体千字文》,由车胤后裔代代相传。

一直传到现在。

车家后人视如珍宝,从不给外人看!车胤的《三体千字文》是古字贴中的最好善本字帖。

桓温主荆州,征召车胤为从事,甚为器重,相继提升他为别驾、征西长史。

车胤以寒素博学闻名于世,每举行盛大宴会,桓温必邀车胤出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