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济濡尾,既济濡袽

未济濡尾,既济濡袽

诗句读音
既济濡袽平仄: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九魚
拼音: jìjì rú2
未济濡尾平仄:仄 仄 平 仄
拼音: wèi jìrú wěi

未济濡尾,既济濡袽释义

【济濡】,使透湿。《左传·哀公三年》:“夏五月辛卯,司鐸火……校人乘马,巾车脂辖,百官官备,府库慎守,官人肃给。济濡帷幕,鬱攸从之。”杜预注:“鬱攸,火气也。濡物於水,出用为济。”杨伯峻注引章炳麟《左传读》二:“济亦濡也。”汉

【袽】《唐韻》女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女居切,音挐。《玉篇》袾袽,敝衣也。《易·旣濟》繻有衣袽。《註》衣袽,所以塞舟漏也。又《集韻》人余切,音如。《類篇》絲袽也。 亦作。又作帤。zdic.net漢典

【未济】1.《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离上坎下。《易·未济》:“象曰:火在水上,未济,君子以慎辨物居方。”高亨注:“火炎在上,水浸在下,水未能灭火,是救火之功未成。”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一:“离上坎下为未济,而中互既济……而未济之终可以为既济者,金木之为用亦不小也。”2.未成,没有成功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德虽未至也,义虽未济也,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。”元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一折:“想玄德未济时,曾问俺东吴借荆州为本,至今未还。”3.渡河未到岸或尚未渡河。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襄公与楚成王战於泓,楚人未济,目夷曰:‘彼

【濡尾】语出《易·未济》:“小狐汔济,濡其尾,无攸利。”孔颖达疏:“小才不能济难事,同小狐虽难渡水而无餘力,必须水汔方可涉川;未及登岸而濡其尾,济不免濡,岂有所利?”后以“濡尾”比喻力不胜任,处境尴尬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知止》:“进脱亢悔之咎,退无濡尾之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