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可给扶亲几杖,岂能见客摄衣冠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岂能见客摄衣冠 | 平仄: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qǐ néngjiàn kèshè|nièyì guān |
未可给扶亲几杖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: wèi kěgěi fúqīn|qìngjǐ zhàng |
未可给扶亲几杖,岂能见客摄衣冠释义
【见客】来宾。郭沫若《羽书集·把精神武装起来》:“普遍的一桌席起码要上三十元才可以见客,古人所谓‘一食破中人之产’者,现在大家都见惯不惊,而且竞相比赛。”汉
【摄】《唐韻》書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失涉切,音歙。《說文》引持也。《左傳·成十六年》請攝飮焉。《魯語》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,使長監於世,故能攝固,不解以久。《前漢·張耳餘傳》吏嘗以過笞餘,餘欲起,耳攝使受笞。又收斂也。《詩·大雅》朋友攸攝,攝以威義。《疏》相攝斂而佐助之以威儀之事也。《莊子·胠篋篇》攝緘縢,固扃鐍。《註》攝,猶結也。又整飭也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再醮攝酒。《疏》更撓攪添益,整頓示新也。《史記·荆軻傳》吾曩者目攝之。《註》怒視以攝整之也。又總也,兼也,代也。《禮·喪服小記》士不攝大夫。《疏》士
【衣冠】衣和冠。古代士以上戴冠,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言辞信,动作庄,衣冠正,则臣下肃。”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故所居堂弟子内,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,至于汉二百餘年不絶。”2.泛指衣着,穿戴。唐牛僧孺《玄怪录·元无有》:“未几至堂中,有四人,衣冠皆异,相与谈谐,吟咏甚畅。”明钱澄之《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》:“颇羡村翁古,衣冠似汉年。”徐迟《入峡记》:“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,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。”3.专指礼服。包天笑《钏影楼回忆录·记青州府中学堂(二)》:“我穿了素服,没有衣冠,有所不便。
【未可】1.不可。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公将鼓之,劌曰:‘未可。’齐人三鼓,劌曰:‘可矣。’”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:“若一旦生变,天下未可图也。”唐杜甫《剑门》诗:“一夫怒临关,百万未可傍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然神道设教,使人知畏,亦警世之苦心,未可绳以妄语戒也。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<自选集>自序》:“民族主义的文学家在今年的一种小报上说‘鲁迅多疑’,是不错的,我正在疑心这批人们也并非真的民族主义文学者,变化正未可限量呢。”2.未必可以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曰:‘可与共学,未可与适道。’”何晏
【给扶】之人。古时君主赐给大臣的一种礼遇。《南齐书·始安贞王遥光传》:“帝崩,遗詔加遥光侍中、中书令,给扶。”《陈书·袁宪传》:“宪於是表请解职,后主不许,给扶二人。”清袁枚《随园随笔·给扶侠侍之分》:“常见岑文本画古帝王像,一帝之侧,必有二人拥侍而立者,亦復冕而貂蝉,但止三旒,非若天子之九旒,不解其制。朱万同曰:‘此魏、晋、六朝所谓给扶是也,宋犹行之,故《陈康伯传》许肩舆至殿门,仍给扶。’”
【几杖】和手杖、皆老者所用,古常用为敬老者之物,亦用以借指老人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谋於长者,必操几杖以从之。”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元朔三年,上赐淮南王几杖,不朝。”唐杜甫《回棹》诗:“几杖将衰齿,茅茨寄短椽。”明张煌言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》:“而君子正非务之以表异於物也。其铭之几杖,与於此悟迪同焉;其勒之桮棬,与於此宏式训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