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阙春风里,王城晓日端

魏阙春风里,王城晓日端

诗句读音
王城晓日端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二十六桓
拼音: wáng chéngxiǎo rìduān
魏阙春风里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wèi quēchūn fēnglǐ

魏阙春风里,王城晓日端释义

【王城】都城。《后汉书·赵温传》:“公前託为董公报讎,然实屠陷王城,杀戮大臣,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説也。”唐戴叔伦《送少微山人入蜀》诗:“世俗多离别,王城几日还?”宋苏轼《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》诗之一:“惟有王城最堪隐,万人如海一身藏。”明袁宏道《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》之一:“仙人杰阁俯王城,西山见雨北山晴。”2.地名。即洛邑。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。《春秋·昭公二十二年》:“秋,刘子、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。”杨伯峻注:“王城,在今洛阳市西北偶。”3.地名。春秋时大荔戎都故址,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

【晓日】1.朝阳。唐刘禹锡《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》诗:“影近画梁迎晓日,香随緑酒入金杯。”元郝经《贤台行》:“晓日曈曨赤羽旗,燕王北面亲前席。”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誊写毕,窗纸上早已晓日曈曈了。”2.引申为清晨。唐张九龄《郡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甚和乐焉遂赋以诗》:“晓日东田去,烟霄北渚归。”

【端】〔古文〕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多官切,音偳。《說文》直也,正也。《禮·曲禮》振書端書于君前。《註》端,正也。《玉藻》目容端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選天下之端士,孝悌博聞,有道術者,以衞翼之。又《篇海》萌也,始也,首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心,五行之端也。《公羊傳·隱元年註》上係天端。《疏》天端,卽春也。春秋說云:以元之深,正天之端。以天之端,正王者之政也。《左傳·文元年》先王之正,時也,履端于始。《疏》履,步也,謂推步曆之初始,以爲術曆之端首。《孟子》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。《註》端者,首也。人皆有

【魏阙】外两边高耸的楼观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。亦借指朝廷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闕之下。”唐元稹《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》:“魏闕何由到,荆州且共依。”清金农《吴江朱志广下第后闻作粤西山水之游》诗之一:“席帽奚伤落羽悲,晓辤魏闕又天涯。”

【春风】春天的风。战国楚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寤春风兮发鲜荣,絜斋俟兮惠音声。”唐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春风多厉,强饭为嘉。”张天翼《春风》:“春风是平等待人的。无论大小,一律要吹到春风的。”2.喻恩泽。三国魏曹植《上责躬应诏诗表》:“伏惟陛下德象天地,恩隆父母,施畅春风,泽如时雨。”清钱谦益《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》:“因亲以及亲,使海隅之枯木,咸被春风。”3.喻融和的气氛。陶行知《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》:“视察员到时,不是带来恐怖,而是带来春风。”4.比喻教益;教诲。参见“春风化雨”。5.形容喜

【里】《廣韻》良已切《集韻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裏。《爾雅·釋言》里,邑也。《詩·鄭風》將仲子兮,無踰我里。《傳》里,居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五家爲鄰,五鄰爲里。《前漢·法志》在壄曰廬,在邑曰里。《風俗通》五家爲軌,十軌爲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又《正韻》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。又憂也。《詩·大雅》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《箋》里,憂也。又姓。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鄭之未災也,里析告子產。《註》里析,鄭大夫。又百里、相里,複姓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子臧得罪而出,誘子華而殺之南里。《註》南里,鄭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