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善不常缺,为恶不常盈

为善不常缺,为恶不常盈

诗句读音
为善不常缺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韵脚:入十六屑
拼音: wéi shànbù chángquē
为恶不常盈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四清
拼音: wéi|wèiè|wù|ě|wūbù chángyíng

为善不常缺,为恶不常盈释义

【为善】犹行善。《书·泰誓中》:“我闻吉人为善,惟日不足。”《国语·齐语》:“夫是,故民皆勉为善。”南朝梁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为善一,为恶均,而祸福异其流,废兴殊其迹。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结构》:“劝使为善,诫使勿恶。”

【不常】不固定。《书·伊训》:“惟上帝不常,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”孔传:“天之祸福惟善恶所在,不常在一家。”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不常厥土,盘庚作誥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比兴》:“夫比之为义,取类不常:或喻於声,或方於貌,或拟於心,或譬於事。”2.异常;反常。《晏子春秋·谏下十三》:“作服不常,以笑诸侯。”吴则虞集释引苏舆云:“言作不常之服,以为笑于诸侯。”元元怀《拊掌录》:“画人物不常,鸟或四足,兽或两翼,人或儒冠而僧衣。”3.不平凡;卓越。晋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四:“夜梦一女,年可十七八,颜色不常。

【恶】〔古文〕亞《唐韻》烏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遏鄂切《正韻》遏各切,音堊。《廣韻》不善也。从心亞聲。《通論》有心而惡謂之惡,無心而惡謂之過。又醜陋也。《書·洪範》六極,五曰惡。《傳》醜陋也。《五行傳》貌不恭之罰也。又瑕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築氏》敝盡而無惡。《註》雖至敝盡,無瑕惡也。又粗也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以惡食食項王使者。謂粗飯也。又年凶曰歲惡。又器物不良曰苦惡。又糞穢也。《前漢·昌邑王傳》如是靑蠅惡矣。《師古曰》惡卽矢也。越王句踐爲吳王嘗惡。又多所不可曰性惡。《後漢·華陀傳》爲人性惡難得意。又《廣韻》烏路

【不常】不固定。《书·伊训》:“惟上帝不常,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。”孔传:“天之祸福惟善恶所在,不常在一家。”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不常厥土,盘庚作誥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比兴》:“夫比之为义,取类不常:或喻於声,或方於貌,或拟於心,或譬於事。”2.异常;反常。《晏子春秋·谏下十三》:“作服不常,以笑诸侯。”吴则虞集释引苏舆云:“言作不常之服,以为笑于诸侯。”元元怀《拊掌录》:“画人物不常,鸟或四足,兽或两翼,人或儒冠而僧衣。”3.不平凡;卓越。晋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四:“夜梦一女,年可十七八,颜色不常。

【盈】《唐韻》以成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怡成切《正韻》餘輕切,音嬴。《說文》滿器也。《博雅》滿也,充也。《易·豐彖》天地盈虛,與時消息。《詩·齊風》雞旣鳴矣,朝旣盈矣。《左傳·莊十年》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《禮·禮運》月生三五而盈,三五而闕。又《祭義》樂主其盈。《註》猶溢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魏盈,怒也。燕之外郊,朝鮮冽水之閒,凡言呵叱者,謂之魏盈。又國名。《山海經》大荒南有盈民之國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諸蠻有盈州。又姓。晉欒盈之後。又古通作嬴。《正韻》盈縮,過曰盈,不及曰縮。《史記·蔡澤傳》進退盈縮。《天官書》作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