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切要知三戒,大怒大慾并大醉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大怒大慾并大醉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仄 仄 韵脚:去六至 拼音: dà|dài|tàinùbìng|bīngzuì |
卫生切要知三戒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: wèi shēngqiè yàozhī|zhìsān jiè |
卫生切要知三戒,大怒大慾并大醉释义
【大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蓋切。《正韻》度柰切,音汏。小之對。《易·乾卦》大哉乾元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域中有四大,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不同同之謂大。《則陽篇》天地者,形之大。隂陽者,氣之大。又初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天子視學,大昕鼓徵。《註》日初明,擊鼓徵召學士,使早至也。又徧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大報天而主日。又肥美也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士羞,庶羞皆有大,贊者辨取庶羞之大,以授賓。《註》大,以肥美者特爲臠,所以祭也。又過也。《戰國策》無大大王。又長也。《爾雅·釋器》珪大尺二寸謂之
【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乃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奴故切,奴去聲。《說文》恚也。《增韻》憤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楚謂怒曰憑。憑,忍盛貌。小怒曰。言禁也。曰苛,言相苛責也。又怒,辨訟也。《周禮·地官》凡有怒者,成之。又馬之肥壯,其氣憤盈曰怒。《後漢·第五倫傳》鮮車怒馬。又奮也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怒而飛。言大鵬奮起如怒也。又《外物篇》草木怒生。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。又威怒也。《禮·曲禮》急繕其怒。《註》堅勁軍之威怒也。又虎怒則威。《後漢·賈彪傳》彪字偉節,兄弟三人,而彪最優。天下稱曰:賈氏三虎,偉節最怒。又怒,東方氣
【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將遂切,音檇。《正韻》爲酒所酣曰醉。《書·酒誥》德將無醉。《詩·大雅》旣醉以酒。又心醉。《莊子·應帝王》列子見之而心醉。《文中子·事君篇》心醉六經。又骨醉。《唐書·武后紀》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,囚之,武氏置二人釀甕中,曰令二姬骨醉。又心和神全曰醉。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通于大和者,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,不知其所由也。又《字彙補》醉李,地名。與檇李同。《公羊傳·定十四年》於越敗吳于醉李。又《字彙補》精崔切,音嶉。《李世澤·韻圖》醉字有平去二音。 《說文》醉,卒也。卒其度量
【卫生】;保护生命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老子曰:‘卫生之经,能抱一乎?’”郭象注:“防卫其生,令合道也。”晋陶潜《影答形》诗:“存生不可言,卫生每苦拙。”清唐甄《潜书·五形》:“贵人之处,卫生常谨。古谚曰:‘家累千金者,坐不垂堂。’恐其伤肢体也。”2.谓谋生存。《宋书·郑鲜之传》:“至于陈平默顺避祸,以权济屈,皆是卫生免害,非为荣也。”清王夫之《文学刘君昆映墓志铭》:“卫生而远於不仁,身之功也。”3.保护生灵。明李贽《兵食论》:“轩辕氏之王也,七十战而有天下,杀蚩尤於涿鹿之野,战炎帝於阪泉之原,亦深苦卫生之难,而
【切要】1.要领;纲要。三国魏嵇康《明胆论》:“今子之论,乃引浑元以为喻,何辽辽而坦谩也。故直答以人事之切要焉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此事徧於经史,吾亦不能郑重,聊举近世切要,以启寤汝耳。”元王磐《<农桑辑要>序》:“删其繁重,摭其切要。”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下:“少间,又一友请问功夫切要。”2.确切扼要。《晋书·刘颂传论》:“虽文惭华婉,而理归切要。”唐谷神子《博异志·李序》:“言词切要,宛畅笑咏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徐懋庸》:“我是不研究理论的,所以应看什么书,不能切要的说。”3.紧要;紧要的事。《
【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珍離切《正韻》珍而切,智平聲。《說文》詞也。从口从矢。《徐曰》知理之速,如矢之疾也。又《玉篇》識也,覺也。《增韻》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姓日用而不知。《書·臯陶謨》知人則哲,能官人。又漢有見知法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,作見知法。《註》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。又相交曰知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公孫明知叔孫于齊。《註》相親知也。又《昭二十八年》魏子曰:昔叔向適鄭,鬷蔑一言而善,執手遂如故知。《楚辭·九歌》樂莫樂兮新相知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匹也。《詩·檜風》樂子之無知。《
【三戒】1.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。戒色、戒斗、戒得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:“得,贪得。”汉蔡邕《司空杨秉碑》:“昔仲尼垂三戒,而公克焉。”明沉璟《义侠记·取威》:“若要保残生,须是守咱三戒也。”朱谦良《感怀和病侠》诗:“书生自古崇三戒,侠士何时浄六根。”2.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。戒妄出入、戒妄言语、戒妄忧虑。宋王应麟《困学纪闻·杂识》:“齐斋倪公三戒:不妄出入、不妄言语、不妄忧虑。”3.三种宜加警惕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