畏暑不巾袜,步月榰短筇,瘦身发鬅鬙,顾影如孤松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畏暑不巾袜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入十三末 拼音: wèishǔbù|fǒujīnwà |
步月榰短筇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三鍾 拼音: bùyuèzhīduǎnqióng |
瘦身发鬅鬙 | 平仄:仄 平 平 拼音: shòushēn1|4péngsēng |
顾影如孤松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gù yǐngrúgū sōng |
畏暑不巾袜,步月榰短筇,瘦身发鬅鬙,顾影如孤松释义
【畏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胃切《集韻》紆胃切,音尉。惡也。《廣韻》畏懼。《增韻》忌也。又心服也。怯也。《易·震卦》雖凶无咎,畏鄰戒也。《書·呂》永畏惟罰。《傳》當長畏懼,惟爲天所罰。又《集韻》於非切,音威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明畏,自我民明威。《傳》天明可畏,亦用民成其威。《釋文》畏如字。徐音威。○按《古文尚書》威畏同,天威棐忱,今文作畏。《禮·表記》引書:德威惟威。註:讀作畏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弓人》夫角之中,恆當弓之畏,畏也者必橈。杜子春云畏當作威。威謂弓淵,角之中央與淵相當。鄭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。《釋文》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【巾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銀切,音。《說文》佩巾也。《禮·內則》盥卒授巾。《註》巾以帨手。又《正韻》蒙首衣也。《玉篇》佩巾,本以拭物,後人著之於頭。《急就篇註》巾者,一幅之巾,所以裹頭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覆結,謂之幘巾。《釋名》巾,謹也。二十成人,士冠庶人巾,當自謹修於四敎也。又《正韻》羃也。《周語》靜其巾羃。《註》巾羃,所以覆尊彝。又被巾。《揚子·方言》帍裱謂之被巾。《註》婦人領巾也。又《類篇》衣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巾車。《註》巾猶衣也。《疏》謂玉金象革衣飾其車,故訓巾猶衣也。又《正韻》帉也。《說文》楚謂大
【袜】《唐韻》莫撥切《集韻》莫葛切,音末。《廣韻》袜肚。《類篇》所以束衣也。《隋煬帝詩》錦袖淮南舞,寶袜楚宮腰。又《集韻》勿發切,音韈。《類篇》同襪。《玉篇》脚衣。《漢·雜事秘辛》約縑迫袜,收束微如禁中。(襪)《唐韻》望發切《集韻》勿發切,音韈。《類篇》足衣。《釋名》襪,末也,在脚末也。《飛燕外傳》衣故短繡裙、小袖、李文襪。《曹植·洛神賦》凌波微步,羅襪生塵。 《干祿字書》本作韈,通作襪,別見革部。
【步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薄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故切,音捕。《說文》行也。《書·武成》王朝步自周。《傳》步,行也。《正義》曰:《爾雅·釋宮》云:堂上謂之行,堂下謂之步。彼相對爲名耳,散則可以通,故步爲行也。《楚辭·招》步騎羅些。《註》乗馬爲騎,徒行爲步。又《小爾雅》跬,一舉足也。倍跬謂之步。《白虎通》人踐三尺法天地人,再舉足步備隂陽也。《周禮·夏官》射人以貍步張三侯。《註》鄭司農云:貍步,謂一舉足爲步,於今爲半步。又《司馬法》六尺爲步,步百爲畝。《禮·王制》古者以周尺八尺爲步,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爲步。《正義曰》古者
【月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魚厥切,音軏。《說文》闕也。太隂之精。《釋名》月,缺也,滿則缺也。《易·繫辭》隂陽之義配日月。《禮·祭義》月生於西。《公羊傳·莊二十五年註》月者,土地之精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月者,隂精之宗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水氣之精者爲月。又《書·堯典》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傳》一歲十二月,月三十日,三歲則置閏焉。又《洪範》二曰月。《傳》所以紀一月。《疏》從朔至晦,大月三十日,小月二十九日。《禮·禮運》月以爲量。《註》天之運行,每三十日爲一月。又姓。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,明洪武中有月輝、月文憲
【榰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章移切《正韻》旨而切,音支。《說文》柱砥,古用木,今用石。《徐曰》柱下根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榰,柱也。《郭註》相榰柱也。又《前漢·項羽傳》枝梧,一作榰梧。又《易·恆卦》上六振恆,凶。《說文》作榰恆。未詳。漢典考證:〔《爾雅·釋訓》榰,柱也。〕 謹照原書釋訓改釋言。 考證:〔《爾雅·釋訓》榰,柱也。〕 謹照原書釋訓改釋言。
【短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都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覩緩切,端上聲。《說文》有所長短,以矢爲正。《徐曰》若以弓爲度也。《廣韻》促也,不長也。《書·堯典》日短星昴,以正仲冬。《禮·月令》度有長短。又長短術。《史記·六國年表》謀詐用,而縱橫長短之說起。《註》長短術興於六國時,行長入短,其語隱謬,用相激怒。又短功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凡工匠,十月至正月爲短功。又短人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僬僥三尺,短之至也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帝堯長,帝舜短。文王長,周公短。仲尼長,子弓短。《張華·博物志》伊尹黑而短。又凡指人過失曰短。《史記·屈原傳》
【筇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容切,音蛩。竹名,可爲杖。《前漢·西南傳》張騫言在大夏見蜀布、筇竹杖。《廣志》笻竹出南廣卭都縣。《蜀都賦·劉逵註》笻竹出興古盤江縣,中實而高節。《戴凱之·竹譜》竹之堪杖,莫尚於笻。磥砢不凡,狀若人功。豈必蜀壤,亦產餘邦。一曰扶老,名實縣同。
【瘦】《廣韻》所祐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所救切。同。臞也。又《集韻》疎鳩切,音。瘠也。《揚子·太經》山殺瘦。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
【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伐切,音髮。《說文》發也。《詩·召南》壹發五豝。《傳》發,矢也。《前漢·匈奴傳》矢四發。《註》射禮三而止,每射四矢,故以十二矢爲一發。師古曰:發,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。又《廣韻》起也。《孟子》舜發於畝之中。又舒也,揚也。《易·乾卦》六爻發揮。《疏》發,越也。又《坤卦》發於事業。《疏》宣發也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聲名以發之。《註》發揚此德也。又《博雅》開也。《書·武成》發鉅橋之粟。《疏》謂開出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。《註》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。又《玉篇》進也,行也。《博雅》去也。
【鬅】《廣韻》步崩切《集韻》蒲登切,音朋。鬅鬙,被髮。
【鬙】《廣韻》蘇增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思登切,音僧。鬅鬙,髮短。《類篇》髮亂。
【顾影】亦作“顾景”。自顾其影。有自矜、自负之意。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昭君丰容靚饰,光明汉宫,顾景裴回,竦动左右。”宋王安石《明妃曲》之一:“低迴顾影无颜色,尚得君王不自持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颜氏》:“女入房,巾服而出,曰:‘视妾可作男儿否?’生视之,儼然一顾影少年也。”
【孤松】单独生长的松树。晋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景繄繄以将入,抚孤松而盘桓。”唐张说《遥同蔡起居偃松篇》诗:“清都众木总荣芬,传道孤松最出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