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思恢正道,直起复炎灵
惟思恢正道,直起复炎灵释义
【惟思】思虑。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夙夜惟思,殆继体之君不宜改作。”三国魏嵇康《卜疑》:“况今千龙并驰,万驥俱征;纷紜交竞,逝若流星。敢不惟思,谋於老成哉!”漢
【恢】《唐韻》苦回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枯回切,音魁。《說文》大也。从心灰聲。《韻會》謂志大也。又《增韻》大之也。又《玉篇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苦虺切。《集韻》大也。一曰恢恑,譎怪。又叶空胡切,音枯。《道藏歌》五老監戒,心端情自恢。身度水火官,名入九龍廬。 或作。
【正道】正确的道理、准则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正道捐弃,而邪事日长。”《礼记·燕义》:“上必明正道以道民,民道之而有功。”唐黄滔《答陈磻隐论诗书》:“援雅音而听者懵,语正道而对者睡。”宋梅尧臣《答李晋卿结交篇》:“上交执正道,下交守奇节。”2.要道;主干道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睢水》:“鱼沸鬱兮柏冬日,正道弛兮离常流。”宋苏洵《权书上·攻守》:“我所必攻,彼所必守者,曰正道……所谓正道者,若秦之函谷、吴之长江、蜀之剑阁是也。”清严如熤《三省边防备览·策略》:“陕省入川之路,其由寧羌、广元栈道,而前者正道也。”3.正
【直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除力切《集韻》逐力切,音値。《說文》正見也。《博雅》正也。《玉篇》不曲也。《易·坤卦》直其正也。《書·洪範》王道正直。又準當也。《禮·投壺》馬各直其算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以白鹿皮爲皮幣,直四十萬。又《增韻》當也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主人立于阼階下,直東序西面。《疏》謂當堂上東序牆也。又伸也。《孟子》枉尺而直尋。又《玉篇》侍也。《晉書·羊祜傳》悉統宿衞,入直殿中。又順也。《詩·鄭風》洵直且侯。又猶宜也。《詩·魏風》爰得我直。又猶但也。《孟子》直不百步耳。又猶故也。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張良嘗遊下邳,圯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【炎灵】1.指以火德而王的汉宋王朝。《文选·谢朓<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>》:“炎灵遗剑璽,当涂骇龙战。”李善注:“炎灵,谓汉也。”宋欧阳修《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》:“火数四百炎灵销,谁其代者当涂高。”《宋史·律历志三》:“率循火行之运,以辉炎灵之曜。”明方孝孺《吊茂陵文》:“惟君皇之御极兮,遘炎灵之方炽。”2.特指南明皇朝。明张煌言《瓯行志概》诗之二:“不信炎灵断,还留七尺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