巍巍荡荡仰神尧,贤智奸邪混一朝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贤智奸邪混一朝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:下平四宵 拼音: xián zhìjiān xiéhùn yīzhāo|cháo |
巍巍荡荡仰神尧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wēi wēi dàng dàngyǎng|ángshén yáo |
巍巍荡荡仰神尧,贤智奸邪混一朝释义
【贤智】1.有贤德有才智。《韩非子·难势》:“由此观之,贤智未足以服众,而势位足以詘贤者也。”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下·边让》:“窃见令史陈留边让,天授逸才,聪明贤智。”清先著《述怀》诗:“虽有贤智人,惟与忧患并。”2.贤人智士。《慎子·威德》:“官不足,则道理匱;道理匱,则慕贤智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养生》:“何贤智操行,若此之难;婢妾引决,若此之易,悲夫!”宋王安石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:“此朝廷所以多不肖之人,而虽有贤智,往往困於无助,不得行其意也。”清魏源《默觚上·学篇十二》:“贤智之过,有时与愚不肖相去唯阿
【奸邪】衺”。亦作“奸邪”。亦作“姧邪”。1.指奸诈邪恶的事或人。《管子·形势解》:“故姦邪日多,而人主愈蔽。”《墨子·辞过》:“是以其民饥寒并至,故为姦衺。”《大戴礼记·盛德》:“凡民之为姧邪、窃盗、歷法、妄行者,生於不足。”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:“孙叔敖者,楚之处士也……三月为楚相,施教导民,上下和合,世俗盛美,政缓禁止,吏无姦邪,盗贼不起。”明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史二》:“今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者,以奸邪尚在枢机之地故也。”清顾炎武《菰中随笔·郡吏当用士人》:“两汉二千石长吏,皆可以自辟曹掾,而所辟大概,多取
【混一】亦作“混壹”。齐同;统一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,而欲经营天下,混一诸侯,其不可成也亦明矣。”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同律度量,混壹风俗。”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安方欲混一文轨,上疏求自北征。”明罗贯中《风云会》第三折:“天下虽未混一,南征北伐,今其时也。”清薛福成《出使四国日记·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二日》:“义人至今推混壹全国之功,必曰喀君。”
【朝】〔古文〕晁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陟遙切,音昭。《說文》旦也。从倝舟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朝,早也。《詩·鄘風》崇朝其雨。《傳》崇,終也。從旦至食時爲終朝。又朝鮮,國名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朝氏,蔡大夫朝吳聲子之後。唐日本人朝衡。漢鼂錯,亦作朝。又《廣韻》直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馳遙切,音潮。《爾雅·釋言》陪朝也。《註》臣見君曰朝。《書·舜典》羣后四朝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春見曰朝。《註》朝,猶早也。欲其來之早。《禮·曲禮》天子當宁而立,諸公東面,諸侯西面,曰朝。《疏》凡天子三朝:其一
【巍巍荡荡】语出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大哉尧之为君也!巍巍乎!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荡荡乎,民无能名焉。”朱熹集注:“巍巍,高大之貌;荡荡,广远之称也。”后以“巍巍荡荡”形容道德崇高,恩泽博大。汉王褒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况乎圣德巍巍荡荡,黎氓所不能命哉。”唐陆贽《祭大禹庙文》:“经啟之功,于今是赖,巍巍荡荡,无得而名。”漢
【仰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魚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語兩切,音。舉首望也。《易·繫辭》仰以觀于天文。《詩·小雅》或棲遲偃仰。又心慕曰企仰。又以尊命曰仰。今公家文移,上行下,用仰字。《前漢·孝文帝紀》詔定三恪禮儀體式,亦仰議之。《註》仰議,猶言議於朝也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魚向切,音。恃也。俟也,資也。《戰國策》東周之民,可令一仰西周。《註》有望於上則仰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衣食仰給縣官。又《韻會》疑剛切,音昂。《周禮·地官·保氏軍旅之容註》軍旅之容,闞闞仰仰。《釋文》五剛反,亦作卬。◎按《集韻》卬本仰字省文。又《楚辭·
【神尧】唐代对唐高祖李渊的尊称。唐杜甫《别李义》诗:“神尧十八子,十七王其门。”仇兆鳌注:“《通鑑》天寳十三载二月,上高祖諡曰神尧大圣光孝皇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