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舞霓裳宝髻斜,流苏帐里再盘鸦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流苏帐里再盘鸦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liú sūzhànglǐzàipányā |
未舞霓裳宝髻斜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九麻 拼音: wèi3ní chángbǎo jìxié |
未舞霓裳宝髻斜,流苏帐里再盘鸦释义
【流苏】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。常饰于车马、帷帐等物上。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駙承华之蒲捎,飞流苏之骚杀。”李善注:“流苏,五采毛杂之以为马饰而垂之。”唐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诗:“龙衔宝盖承朝日,凤吐流苏带晚霞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五回:“再到房里看时,红木大牀,流苏熟罗帐子,妆奩器具,应有尽有。”丁玲《韦护》第三章一:“一盏吊在房中央,是中国宫庭里用的八角的有流苏的纱灯。”2.借指饰有流苏的帷帐。前蜀韦庄《天仙子》词:“深夜归来长酩酊,扶入流苏犹未醒。”清陈维崧《菩萨蛮·题青溪遗事画册同
【帐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知亮切,音脹。《釋名》帳,張也。張施於牀上也。《玉篇》帷也,張也,幬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幬謂之帳。《註》今江東亦謂帳爲幬。《淮南子·道應訓》齊伐楚,市偷請爲君行薄技,乃夜解齊君之幬帳而獻之。又與張通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復留止張,飮三日。《註》張,幃帳也。又計簿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明堂朝諸侯,受郡國計。《註》計,若今之諸州計帳也。漢典考證:〔《爾雅·釋器》幬謂之帳。〕 謹照原書釋器改釋訓。 考證:〔《爾雅·釋器》幬謂之帳。〕 謹照原書釋器改釋訓。
【里】《廣韻》良已切《集韻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裏。《爾雅·釋言》里,邑也。《詩·鄭風》將仲子兮,無踰我里。《傳》里,居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五家爲鄰,五鄰爲里。《前漢·法志》在壄曰廬,在邑曰里。《風俗通》五家爲軌,十軌爲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又《正韻》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。又憂也。《詩·大雅》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《箋》里,憂也。又姓。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鄭之未災也,里析告子產。《註》里析,鄭大夫。又百里、相里,複姓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子臧得罪而出,誘子華而殺之南里。《註》南里,鄭地。
【再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作代切,音載。《說文》一舉而二也。从冓省。《徐曰》一言舉二也。《玉篇》兩也。《廣韻》重也,仍也。《書·禹謨》朕言不再。《禮·儒行》過言不再。《註》知過則改,故不再也。《左傳·僖五年》一之謂甚,其可再乎。又子例切,音祭。《楚辭·九章》背法度而心治兮,辟與此其無異。寧溘死而流亡兮,恐禍殃之有再。
【鸦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於加切《韻會》幺加切,音椏。《廣韻》烏別名。《爾雅·釋鳥》鸒斯鵯鶋《註》鴉烏也。《廣雅》純黑反哺者,謂之烏。小而腹下白,不反哺者,謂之鴉烏。古有鴉經占吉凶,南人喜鵲惡鴉,北人反之,師曠以白項者爲不祥。亦作鵶。又《廣韻》五丅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語下切,音訝。本作雅。《韻會》按說文,雅本平聲。今俗作鵶。而雅从上聲,爲大小雅之雅矣。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【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文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罔甫切《正韻》罔古切,音武。《說文》舞樂也。《玉篇》足相背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樂師》凡舞,有帗舞,有羽舞,有皇舞,有旄舞,有干舞,有人舞。《左傳·隱五年》夫舞,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軍中無以爲樂,請以劒舞。又鍾體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鳧氏》銑閒謂之于,于上謂之鼓,鼓上謂之鉦,鉦上謂之舞。《註》此四名者,鍾體也。又變弄也。《前漢·張湯傳》舞文巧詆。《又》舞知以御人。又官名。《周禮·地官》有舞師。又地名。《戰國策》秦繞舞陽之北,以東臨許,則南國必危矣。《前漢
【霓裳】的衣裳。相传神仙以云为裳。《楚辞·九歌·东君》:“青云衣兮白霓裳,举长矢兮射天狼。”元袁桷《甓社湖》诗:“灵妃夜度霓裳冷,轻折菱花玩月明。”许地山《危巢坠简·无忧花》:“这动物质的衣裳,比起其馀的舞衣,直像寒冰狱里底鬼皮与天宫底霓裳的相差。”2.借指云雾,云气。南朝齐谢朓《赛敬亭山庙喜雨》诗:“排云接虬盖,蔽日下霓裳。”元袁桷《秋雪联句》:“白藏縞衣舞,顥气霓裳呈。”3.飘拂轻柔的舞衣。唐白居易《江南遇天宝乐叟》诗:“贵妃宛转侍君侧,体弱不胜珠翠繁。冬雪飘颻锦袍煖,春风荡样霓裳飜。”4.借指舞女。元戴善夫
【宝髻】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。唐王勃《登高台》诗:“为君安宝髻,蛾眉罢花丛。”宋柳永《瑞鹧鸪》词:“宝髻瑶簪,严妆巧,天然緑媚红深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外谪》:“云笼宝髻凭谁掠,月覷纱窗只自眠。”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玲瓏宝髻重盘云,百合衣香隔坐闻。”
【斜】《唐韻》似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徐嗟切,音邪。《說文》抒也。《玉篇》散也,不正也。《王延壽·魯靈光殿賦》枝牚杈枒而斜據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余遮切《正韻》于遮切,音耶。梁州谷名。在武功西南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西自褒斜。《註》南山谷名也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右界褒斜,隴首之險。《註》梁州記曰:萬石城泝漢,上七里有褒谷。南口曰褒,北口曰斜。長四百七十里。又《集韻》時遮切,音闍。伊雅斜,單于名。又直加切,音秅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