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须登岘首,先合拜隆中

未须登岘首,先合拜隆中

诗句读音
先合拜隆中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xiānhé|gěbàilóng zhōng
未须登岘首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wèixūdēngxiàn shǒu

未须登岘首,先合拜隆中释义

【先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蘇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蕭前切,霰平聲。《說文》先,前進也。从人之。《徐曰》之,往也,往在人上也。一曰始也,故也。《玉篇》前也,早也。《孝經·感應章》必有先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象帝之先。又祖父已歾曰先。《司馬遷·報任安書》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。又姓。《韻會》晉有先軫。又《韻會》凡在前者謂之先,則平聲。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,則去聲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見切,音霰。《增韻》先之也。《正韻》相導前後曰先後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以先愷樂,獻于社。《註》先猶導也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

【合】《唐韻》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曷閤切《正韻》胡閣切,音盒。《說文》合口也。又《玉篇》同也。《易·乾卦》保合太和。《詩·小雅》妻子好合。又配也。《詩·大雅》天作之合。《前漢·貨殖傳》蘗麴鹽豉千合。《註》師古曰:蘗麴以斤石稱之,輕重齊則爲合。鹽豉以斗斛量之,多少等亦爲合。合者,相配耦之言耳。又會也。《禮·王制》不能五十里者,不合于天子。《註》合,會也。又聚也。《論語》始有曰:苟合矣。《註》合,聚也。又答也。《左傳·宣二年》旣合而來奔。《註》合,答也。又閉也。《前漢·兒寬傳》封禪告成,合祛于天地神明。《註》李奇曰

【隆中】湖北省襄阳县西。临汉水。东汉末,诸葛亮隐居于此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“好为《梁父吟》”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:“亮家於南阳之邓县,在襄阳城西二十里,号曰隆中。”宋叶适《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》诗:“回首旧隆中,畦壠长薿薿。”2.借指诸葛亮。清曹寅《谒文山先生祠》诗:“两间存正气,一脉接隆中。”
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
【岘首】湖北襄阳县南的岘山。唐孟浩然《送韩使君除洪府都督》诗:“峴首晨风送,江陵夜火迎。”清钱谦益《新安汪然明合葬墓志铭》:“峴首之涕,牛山之悲,又于吾身亲见之,是能不为之嘆息哉!”参见“峴山”、“峴山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