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许嫌幽寂,古人曾闭关

未许嫌幽寂,古人曾闭关

诗句读音
古人曾闭关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gǔ rénzēng|céngbì guān
未许嫌幽寂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wèixǔ|hǔxiányōu jì

未许嫌幽寂,古人曾闭关释义

【古人】1.古时的人。《书·益稷》:“予欲观古人之象。”汉班昭《东征赋》:“盍各言志,慕古人兮。”唐韩愈《复志赋》:“考古人之所佩兮,閲时俗之所服。”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杂论》:“古人行事,殊非今人所及。”郭小川《西出阳关》诗:“风砂呵风砂,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!”2.指亡故之人。《诗·邶风·绿衣》:“我思古人,俾无訧兮。”按,此指亡妻。《汉书·燕剌王刘旦传》:“如使古人有知,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!”颜师古注:“古人谓先人。”宋苏轼《东坡志林·黄州忆王子立》:“张师厚久已死,今年子立復为古人,哀哉!”《初刻

【曾】《唐韻》昨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徂稜切,音層。《說文》詞之舒也。从八从曰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曾从。,古文窻字。下从曰,上从八,象氣之分散也。經典相承,隷省作曾。《詩·大雅》曾莫惠我師。《論語》曾是以爲孝乎。《孟子》爾何曾比予於是。又《廣韻》經也。《增韻》嘗也。《韻會》乃也,則也。又與層通。《後漢·張衡傳》登閬風之曾城兮。《文選》作層城。又《廣韻》作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咨騰切,音增。《書·武成》惟有道曾孫周王發。《爾雅·釋親》王父之考爲曾祖,孫之子爲曾孫。《註》曾,猶重也。又《左傳·襄十八年》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

【闭关】1.闭塞关门。《易·复》:“先王以至日闭关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诸葛恪传》:“自有三秦之地,何不闭关守险,以自娱乐。”《宋书·朱龄石毛脩之等传论》:“若负其岨远,屈强边垂,则距险闭关,御其寇暴。”2.闭门谢客,断绝往来。谓不为尘事所扰。《文选·颜延之<五君咏·刘参军>》:“刘伶善闭关,怀情灭闻见。”李周翰注:“言伶怀情不发,以灭闻见,犹闭关却归而无事也。”宋苏舜钦《答韩持国书》:“衣食虽足,闭关常不与人相接可乎?”清梁章鉅《归田琐记·和卓阁老纪恩诗》:“云龙追逐当时志,愧我衰龄独闭关。”
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
【嫌】《廣韻》戸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賢兼切《正韻》胡兼切,協平聲。《說文》不平於心也。一曰疑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者,所以定親疎,决嫌疑也。《又》禮不諱嫌名。《後漢·馮異傳》帝曰:將軍何嫌何疑,而有懼意。《唐書·尉遲敬德傳》秦王謂尉遲敬德曰:丈夫意氣相期,勿以小嫌介意。 《集韻》或作慊。

【幽寂】、清静。唐长孙佐辅《山居》诗:“看书爱幽寂,结宇青冥间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荆公道:‘此颇幽寂,可以息劳。’”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游雁宕山日记后》:“上有曇花庵,颇幽寂。”叶圣陶《欢迎》:“已经斜了的阳光透不到深邃的厅里,但觉得这个厅幽寂、沉郁。”2.指文笔典雅、简洁。宋叶适《<罗袁州文集>序》:“余尝爱达父文,能道其意,多不为繁;又能道人意,少不为畧。散语幽寂,有兰芷之洁;合语华润,有桃李之艷。”